人体的血糖主要由胰腺的内分泌腺进行调节,其中胰岛β细胞释放的胰岛素和胰岛α细胞释放的胰高血糖素分别起到降血糖和升血糖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进食时,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条、馒头等)会被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分子吸收入血,导致血糖迅速升高。然而,蛋白质(主要是指鱼、瘦肉、蛋、奶和豆类)和脂肪(如坚果、猪肉等)进入人体后也会有一部分转变成葡萄糖,只不过它们升高血糖的速度不如碳水化合物来得迅速。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一直存在着低水平的胰岛素。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多,血糖越高,胰岛素分泌越多。一般进食糖类后,从肠道吸收的葡萄糖逐渐升高,胰岛素也随之增多,到饭后1小时达到峰值。胰岛素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将葡萄糖转运进细胞,为细胞的代谢提供原料,并产生大量能量。还有部分未使用的葡萄糖则以糖原的形式在人体的肝脏和肌肉中储存起来。就这样,血糖逐渐下降,胰岛素分泌也随之减少,在饭后2小时血糖及血浆胰岛素都下降到饭前水平。
饥饿时,胰岛α细胞接收到血糖降低的信号并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的来源。一方面,胰高血糖素刺激储存在肝脏及肌肉中的糖原,使其分解为葡萄糖重新释放入血液中;另一方面,胰高血糖素还可刺激非糖物质如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在肝脏或肾脏中转变为葡萄糖而升高血糖。正是因为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才使得我们不会发生致命的低血糖。
健康人体内的血糖调节是自动且灵敏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协同作用使得人体的血糖能够维持在正常水平。如果胰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打破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平衡,那么血糖水平就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