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少即是多
乳腺癌外科治疗之路

汪洁

随着乳腺肿瘤学的研究和深入,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MRI等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被发现,也更多融入了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和精准治疗的理念,大大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然而乳腺癌外科治疗仍然是当前首要且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乳腺癌外科治疗百年进展

乳腺癌外科治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希腊医生莱昂尼德施行的以烙铁烧灼止血的乳房手术。在麻醉没有发明之前,乳腺癌的外科切除没有标准,外科医生一般使用外用药膏和内服药治疗乳腺癌患者,患者往往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1894年,美国医生哈尔斯泰德(Halsted)详细记录了他通过切除乳房组织、胸肌和腋窝淋巴结的乳腺癌根治术,被命名为“Halsted根治术”,成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标志。

至 1949 年,一部分根治术后的患者发生了胸骨旁的复发,由此提出了根治术合并内乳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扩大根治术。1950 年,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出现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式,以及保留胸大肌、切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Ⅱ式,一直沿用到 197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医生菲舍尔提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的处理方式都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于是出现了乳腺癌保乳手术。手术中部分乳腺组织连同肿瘤切除,要求切缘病理检测无癌细胞,也就是切缘阴性。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医生朱利亚诺等开展了前哨淋巴结活检并成功应用,使 60%~75%的腋淋巴结阴性患者免于淋巴结清扫术,这种手术创伤很小,倡导的是“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理念,进一步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基于技术与功能的乳腺癌外科治疗

乳腺癌外科手术模式从“可耐受的最大手术”转变为“最小的有效治疗”,是分子基础上的个体化和综合化治疗乳腺癌理念的体现。不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关键是如何在最好的治疗效果和最少的并发症之间权衡利弊。

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认同这样的观点,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最小、最美观的外科技术,术式也趋向更精美、更优化,兼顾安全和美观的人性化发展,目的是最大限度保持乳腺癌患者的外观美丽,减小创伤,使更多的乳腺癌患者获益,在保证局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并提高生存率。

当代,在确保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效果前提下,紧跟世界外科技术发展,拓展新技术和新理念,在保乳整复手术、微创乳房重建手术、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技术方面正在融入世界外科学发展的滚滚洪流中。

这是基于技术与功能,集整形、重建、功能、微创、新型材料于一体的外科美学治疗,对乳腺癌外科手术美学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乳腺外科医生未来需要继续探索的道路。 eQKOG9fMObXwmGGogwk+/MI6eYz3zSyNcVg2vF3c1+b9JaO3EiBjBH47WPXWbtN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