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小钙化
解读乳腺X线影像中的钙化灶

殷凯 汪洁

在乳腺X线影像中,常常看见如灰尘一般的小小白点,有粗,有细,有散在的,有密集的,也有聚集成簇的,范围有大有小,甚至遍布整个乳房,在影像学上被称为“钙化灶”,钙化灶是乳腺组织中出现的钙质沉淀物在X线片上的描述,专业术语称为“高密度影”。

从性质上看,有的是良性钙化,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组织退变、坏死钙盐沉积;也有恶性钙化,是某些肿瘤分泌含钙盐的物质,使血管周围组织钙化,是癌症的早期症状之一。

钙化从形态上分为粗颗粒棒状钙化、线性分枝状细钙化和成簇泥沙样细钙化等。

钙化灶大小在 0.5 毫米以下的称为细钙化,介于 1.0~2.0 厘米的称为粗钙化。

乳腺X线摄影是乳腺钙化诊断的金标准

钙化影像 · 乳腺X线片中的钙化影像(尤其是微小钙化),往往警示乳腺原位癌或早期乳腺癌,但 80%的微小钙化与癌症无关,为正常乳腺损耗所致。

影像学诊断标准 · 临床上主要根据影像中钙化的形状、数量和分布来综合判断。随意分散在整个乳腺中的点样钙化和不定型钙化多为良性钙化。分布范围较大且与导管走行不一致的钙化,其性质需结合钙化类型综合考虑:成簇集群的钙化大多为可疑恶性钙化,尤其是这种钙化出现在可疑肿块影中;钙化排列呈线形、可见分支点,提示来源于乳腺导管,多为可疑钙化;段样分布的钙化,恶性的可能性会增加。

如果钙化的形态和分布不是特征性良性表现时,首先考虑其为可疑恶性钙化,而钙化的性质和程度直接影响非浸润性癌的诊治。

· 若判定为良性钙化,通常只需定期随访。

· 若可疑为恶性钙化,需结合临床和其他辅助检查,或者通过钙化组织活检,以取得病理诊断,从而进一步治疗。

· X线影像引导下的立体定位,可准确穿刺到乳腺钙化灶,在显微镜下检查穿刺组织样本的病理类型,如果发现癌细胞,明确诊断后,医生可以使用病理诊断信息给予患者后续的治疗意见。

区段泥沙样钙化

成簇沙砾样钙化

线状泥沙样钙化

如何鉴别钙化灶的性质

一看形态 · 良性钙化一般比较粗大,或呈爆米花样、粗棒状、蛋壳样等,散在分布;恶性钙化一般为沙砾样、短棒状不定型钙化,团簇样分布。

二看数量 · 良性钙化一般数目少;恶性病变表现为数目多,甚至无法计数,如泥沙样钙化、成簇的针尖样钙化。

三看分布位置 · 良性钙化灶多发生在纤维组织、脂肪、血管、大汗腺、皮肤等乳腺间质内,乳腺实质内少见;恶性钙化则多发生于乳腺实质内,泥沙样钙化多发生在乳腺小叶腺泡内,小杆状钙化多发生在导管内,小叉状钙化则多位于终末小导管内。

对于 40 岁以上的女性,乳腺X线摄影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对于 40 岁以下女性的致密乳房,最新的三维数字乳腺断层检查(DBT)也同样可以进行精准的断层成像诊断。

通过X线筛查,更多的乳腺异常钙化灶被早期发现,提高了乳腺原位癌和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是乳腺癌综合诊疗中不可忽视且至关重要的环节。 ImnNZgugvy9e0/KKBBlcWx7rnF1TyCE2cescATY/n1mDkelRZXbkIn+SBjDP+hM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