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鉴二十四卷,宋范祖禹撰。祖禹字纯甫,华阳人。嘉祐八年进士,历官龙图阁学士,出知陜州。
治平中,司马光奉诏编辑通鉴,祖禹为编修官,分掌唐史,以其所自得者著成此书。上自高祖,下迄昭、宣,撮取大纲,系以论断,为卷十二。元祐初,为著作佐郎,表上之。后吕祖谦注之,分为二十四卷。
是书极为伊川程子所称,谓三代以后,无此议论。朱子则谓其议论弱,又有不相应处。然其取武后临朝二十一年系之中宗,自谓比春秋“公在乾侯”之义,且曰:“虽得罪君子,亦所不辞。”盖指司马光通鉴言之。
朱子作纲目,书帝在房州,实仍其例。
、又如论白马之祸,谓裴枢本附朱全忠以为相,非忠于唐室,不主欧阳修,枢等不死,必不以国与人之论,朱子亦以为非欧公所及,则朱子非不取之也。
其他持议,类皆探本寻源,以明治乱之由,虽或阔于事情,而大旨严正,固可与孙甫唐史论断并传焉。
臣祖禹言:臣窃以自昔下之戒上,臣之戒君,必以古验今,以前示后。禹、益之于舜,则言其所无,于佚于乐;傲虐之作,防于未然。周、召之于成王,则相古先民,历年坠命。日陈于前,皆所以进哲德而养圣功也。
臣祖禹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臣昔在先朝,承乏书局,典司载籍,实董有唐。尝于䌷次之余,稽其成败之迹,折以义理,缉成一书。思与庶人传言,百工执艺,献之先帝,庶补万分。比臣赴职,不幸先帝遽扬末命。
伏遇皇帝陛下,嗣膺大统,睿智日跻,详延耆儒,启沃圣学,监于前代,宜莫如唐。仪刑祖宗之典则,四方承式。万世永赖。臣之此书,虽不足以发挥德业,广助聪明,拳拳之忠,不能自已。苟有所得,不敢不告。辄以狂愚,尘玷日月,罪当诛死。伏惟清闲之燕,少赐省览。其唐鉴十二卷,缮写成六册,谨随表上进以闻。臣祖禹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元祐元年二月二十八日。
臣祖禹言:臣闻观古所以知今,章往所以察来。唐于本朝,如夏之于商,商之于周也。厥监不远,著而易见。
臣祖禹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臣顷在书局,多历年所,“不勤而禄,无补圣世。”神宗皇帝明烛幽远,一物不遗,特垂误恩,擢置秘省。臣比及赴职,不幸先帝违豫,遽弃群臣,不获一睹清光,蝼蚁之志,无所复伸。
臣尝于职事之余,讨论唐史,摭其行事,缉成一书,妄以私意而发明之,可以稽参得失,监观成败。伏遇太皇太后陛下母临万国,天覆群生,酌于民言,以美圣政。
臣区区之忠,既无及于先帝,思报之于陛下,是以冒昧自竭,不敢隐默。古者史为书,瞽为诗,百工献艺,庶人传语,思不出职,交修于上,冀以尘露,仰裨崇深。
臣职文史,敢忘斯义。窃惟治乱兴废,皆起细微。言之于已然,不若防之于未然;虑之于未有,不若视之于既有。故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其唐鉴十二卷,缮写成六册,谨随表上进以闻。臣祖禹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元祐元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