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注意力不足的原因
陪孩子来咨询的父母表露出对孩子的各种担心。
妈妈A:我的孩子像个永动机,从婴儿时就一刻也闲不下来。
妈妈B:我的孩子报考英才教育学院,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时间不够,连睡觉都觉得可惜。可是孩子一点也不专心,真让人担忧。
妈妈C:太难了,孩子为什么这么容易不耐烦啊,动不动就发火闹脾气,做什么都不专心。
通过三位妈妈的倾诉,我们可以发现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最明显的共同点是三个孩子都很散漫,不够专注。明显的不同在于,妈妈A提到了孩子的气质特征,妈妈B提到了当前提供给孩子的养育环境,而妈妈C谈论的则是孩子不稳定的情绪。
正如前面说过的那样,大致来说,妨碍孩子注意力的主要原因是气质特征、养育环境和情绪问题,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会加重和放大注意力问题。我们不妨更仔细地观察引起孩子注意力不足的三个问题,了解对不同的孩子来说哪种要素会成为更重要的原因。
● ● 当气质特征导致注意力降低的时候
我们先来了解气质方面的原因。冬焕刚读一年级,下面是冬焕妈妈的担忧。
“一刻也坐不住,坐在椅子上对他来说太痛苦了。”
“在饭店里也会到处乱跑,还会掀开所有的盖子。”
“幼儿园郊游的时候,他一个人到处乱跑,所有老师都去找他。”
“玩滑梯也好,不管在什么地方,他总是跑上跑下,经常受伤。”
所谓气质,就是孩子对刺激做出反应的天然特性。前面我们说过,追求刺激的孩子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很活跃,很积极,动作夸张,所以经常被评价为吵闹、注意力散漫、无法专注。重要的是,孩子的气质本身并不是问题。
如果追求刺激的倾向很弱,那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也许会固守熟悉的僵化方式,不懂变通。追求刺激的倾向强,也就意味着热情地探索新鲜和陌生的事物,即使遭受失败和挫折也不屈服,还会重新寻找倾注激情的对象,具有很高的韧性。只是有必要逐步培养专注的能力,即使对其他事情感兴趣,也要平静下来,先专心致志地做好眼前要做的事。
对于孩子的这些负面行为,有时无论怎样批评、怎样教导都改不掉,反而越来越严重。很多父母会担心孩子是不是有ADHD。
根据美国儿童精神科学会的统计,学龄儿童患有ADHD的患病率平均为3%-8%。男孩比女孩的发病率高出3倍左右。首尔市和首尔大学进行的流行病调查显示,ADHD的患病率为6%-8%,在儿童精神疾病当中排名最高。如果你认为孩子的注意力问题比同龄人更严重,那么最好尽快去专业机构,通过精密的检查加以确认,因为根据检查结果被诊断为ADHD的情况并不少见。希望父母放下罪责感,毕竟导致这个结果的往往并不是养育方式,而是遗传基因的不平衡或脑神经学的问题。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ADHD孩子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与普通孩子有所差异。脑成像显示,他们负责管理专注力、调节行动、抑制不必要行为的额叶功能要比普通孩子弱,活性也相对较差。同时,抑制身体活动和肌肉活动的基底核的尺寸也较小,大脑皮质较薄,发展滞后。此外,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在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在大脑额叶和其他部位的激活也存在问题。
神经系统问题也会让孩子的注意力明显不足,导致制定计划并执行的能力、灵活调整的能力、综合和评估的能力不足。如果因为注意力问题而被诊断为ADHD,那就需要在儿童精神科专业治疗的基础上减少孩子的冲动和过分行为。为了提高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除了进行注意力训练之外,还要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学习治疗、社会性治疗等成长中需要的多种治疗。如果不能了解孩子遇到困难的原因,只是因为孩子做不到专注就加以训斥或责怪,那么孩子就会因为心理创伤而出现次生性行为问题。这点也希望父母能够了解。
● ● 注意力因养育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再来观察深刻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养育环境。下面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多荣的故事。
一大早,多荣就因为上学准备不够快而被妈妈责骂,心情很不好。在学校,同桌又把牛奶撒到了他的身上,多荣大发雷霆。从那之后,同桌不再和多荣说话,只和别的同学说话。去辅导班的路上,多荣在妈妈的车里做辅导班的英语作业,被妈妈发现后又挨了批评。于是,他察言观色,偷偷地做,稀里糊涂写完了答案。当天的英语课格外无聊,幸好老师没让多荣发言,他一直低着头假装看书。
对多荣来说,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重复。这样下去,孩子的注意力不可能得到提升。通过多荣的故事,我们来看看妨碍孩子注意力的养育环境。
第一,妨碍孩子自律性和能动性的环境对注意力会产生负面影响。越到高年级就越需要自发主动的专注力。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需要针对任务做计划,并且按照计划专心完成的能力。多荣的一天全都由妈妈操控,他处于被强迫的状态。孩子的注意力怎么可能得到提升呢?
约翰·泰勒·加托在美国纽约的公立学校任教三十年,曾经三次荣获年度教师奖。他在著作《使我们蠢如一人》中对美国孩子一周的时间表进行了分析,包括在校时间、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写作业时间,以及音乐、运动等放学后的活动时间,吃饭时间和看电视、打游戏的时间。完全去除这些事情,孩子在醒着的时间里能够自由探索、想象和沉思的时间,每周只有九小时。
直到现在,我们的孩子面临的问题依旧如此,而且父母也把这些视为理所当然。这意味着孩子主动提升注意力的练习时间远远不够。
第二,缺乏教育指导的养育环境也不利于注意力的发展。教育指导就是告诉孩子应该调节什么,调节到什么程度。比如在吃饭、洗漱、玩耍和学习时,孩子应该做出怎样的行动,做到什么程度,为孩子提供标准。
要想有效发挥注意力,适当的调节必不可少。如果不知道调节什么,以及应该怎样调节,那该怎么办呢?某种情况下哪些举动是可以的,允许达到什么程度?如果不知道标准,孩子就无法做出恰当的行为。因此父母要告知孩子标准,让孩子了解得更准确。
亲子之间、朋友之间、师生之间,都存在着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秩序。孩子不会天生就知道这些,也不会通过年龄的增长自动获得,而是要从婴幼儿时期开始,通过和父母的交流对话,通过和朋友之间的游戏互动,通过听老师讲课,逐步地学习和熟悉。
注意力也是这样。孩子都有潜在的专注能力,但不会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我们都要教育孩子,让他们练习和体会专注的方法。对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应该营造什么样的环境,我们将在第三章详细介绍。
● ● 不稳定情绪降低注意力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影响孩子注意力的情绪因素。这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志浩的故事。最近他做什么都无法专心,动不动就哭泣。
咨询师:志浩,最近在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呀?
志浩:学习。
咨询师:学习?你能说得详细点儿吗?
志浩:上次单元测验考得很不好,挨了妈妈责骂。
咨询师:那你肯定很难过吧?
志浩:弟弟很棒,而我不行……妈妈对我大发雷霆……
咨询师:你很羡慕弟弟,只有你挨了妈妈责骂,所以很难过。
志浩:是的,我脑子很笨。
在孩子的各项发育中,情绪健康的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注意力也不例外。当焦虑或抑郁的孩子来到咨询室时,很多时候除了情绪问题,还会伴有注意力问题。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很难专注于某件事,容易不耐烦,产生挫败感,感到有气无力,从而失去斗志。孩子也不能根据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战战兢兢地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或者失去什么,紧张不已。
相比于认知活动,人类的大脑倾向于优先处理不安、恐惧、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这是我们的生存本能。当孩子因为负面情绪而感到不愉快的时候,大脑无法将资源用于记忆或专注力等认知过程。我们来看看,当孩子深陷负面情绪的时候,他的大脑里会发生什么,专注力又是如何被阻断的。
假设上课时间,老师让孩子到黑板上解答问题。
“啊,怎么办呢?我不会啊!上节课就没答出来,傻傻地站着,今天再答不出来……啊,肯定会挨批评,好可怕,太丢人了。”
此时,孩子的情绪状态表现为:
→不安。
→处理情绪的杏仁核进入生存模式。
→向负责情绪表达、身体反应、行为调节的中枢下丘脑和神经通路,以及具有调节意识功能的脑干发送危险警报。
→分泌压力激素。
→心跳和脉搏加快,脸红出汗,身体僵硬。
→情绪调节失败,爆发负面情绪和愤怒。
→杏仁核过度活跃,导致通往额叶的通道变窄受阻。
→大脑更关注情绪相关的刺激,过滤掉其他信息,导致外部信息被阻断。
→解决问题失败。
不喜欢的作业带来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做不好时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对失败的恐惧,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无数次遇到的负面情绪,肯定会分散他的注意力。所以要想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首先要仔细观察他们的心理状态。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下降。
·智力障碍。
·神经系统问题。
·视觉或听觉等感官问题、甲状腺疾病、激素问题、脑部病变或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我还要再强调的是,注意力会影响到人类所有认知活动。如果感觉孩子的注意力存在严重问题,千万不要拖延,一定要通过专业的诊断和评估找出准确的原因和合适的方法,为孩子提供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