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通人而言,大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收入稳定的工作,可以夫唱妇随,可以相敬如宾,可以一起规划引导孩子美好的未来,待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便算了却一桩大事,然后就可以安养天年了。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有谁的生活会长时的一帆风顺。太多的人,往往是在遭遇人生波折之后,才会发现自己心中其实并没有什么可以依止,于是,他们因此而相信了命运,开始尝试去算命,乃至妄图用一些不如理的方法试图改变命运。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要回头去探究命运的源头。为什么有人富贵,有人贫穷?为什么有人先富后贫,有人却先贫后富?又为什么有人富有却无福享用,有人贫穷却乐得安养?
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的背后是没有原因的。若是哪一件事情背后无因无缘,将会如何?无缘无故我第二天中彩票,无缘无故一个女人第二天变成了男人,第三天又突然会变回女人,第四天突然怀孕,第五天这个怀孕的胎儿竟变到其他人身上……若是如此,三界必将大乱。所以,凡所有事,背后必有缘因存在。
科学家曾有一个假设的猜想,说宇宙是大爆炸而来的。那么问题来了,大爆炸前是什么?是虚空?是物质?为什么会大爆炸?无缘无故会爆炸吗?如果一切真的可以无缘无故地产生,那现在地球为什么不会无缘无故爆炸?
所以就算是有大爆炸,那也是背后有一个因。既然凡事背后都有一个因缘,那么很显然,每个人的命运如何,其背后也必然各有因缘。
我们可以把时空维度拉长,过去、现在与未来,这样看整个时空,就会知道,我们每一世的遭遇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发生,而这一世的所有造作,也必将成为未来世的那个因。
由此思维,就能够确立自己对因缘果报的信受。很多人并不相信佛法,但信受因缘果报,这说明他们既有智慧也有善根,只是缘暂时未熟罢了。
相信有因缘果报之后,进而再推理,就可以知道:人生其实和玩游戏一样,一定有什么游戏规则,能够让我们构建出更好的未来。
佛法,就是这套游戏的规则,而居士,就是在这人间游戏之中运用这套规则,达到自己想要的圆满结果的众生。
最著名的就是了凡四训的故事,袁了凡经过禅师提点以后,知道了改变命运的方法,于是去积极造作对应的善业,最终在他那一世就改变了命运。后来袁了凡积极推广佛法,还参加了径山大藏的推广雕刻筹备。
所以,聪明人必定知道凡事必有因缘果报,必定相信有命运的存在,而更加聪明的人,一定会在对命运的了解之后,直接去寻找改善命运的方法。可以说,佛教居士正是那个不断改善自己命运的践行之人,这也便是成为一名居士最大的好处。
大家可以观察现代人的生活,几乎人人都会觉得身心疲惫,抑或是内心空虚,为何会如此?现在流行的网络词“内卷”,道出了其中原因。
就说 90 后这一代好了,小时候相对来说还好,出门还有周围邻居小朋友,可以自由发挥各种玩乐的方式。而如今的小孩子,早早开始就在各种兴趣班以及本来就沉重的作业之中忙碌。我原本对此并没有什么了解,自从自己孩子上了小学,才深有体会,与网络传言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本孩子已经在上舞蹈和绘画的兴趣班了,上小学后,学校又设立了两个兴趣班,这样加起来一共就是四项,而每天回来的作业,必须是要在家长陪同下才能完成,有时候不得不吐槽,这作业哪里是给学生布置的,根本就是在给家长布置,我们小的时候,何曾有父母监督、指导我们写过作业?
所以,90 后们笑称,自己上小学时,自己写作业,等孩子上小学了,结果还是我们自己写作业。
现代人除了照顾家庭以外,还要上班工作,996 加班内卷在互联网企业中已经是司空见惯。就这样的工作强度,还要指望谁去生二胎、照顾家庭呢?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妈妈在生完小孩之后,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因为男人不着家,自己刚当妈,这边上着班,那边照顾着爷俩。结婚前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下,逐渐心生怨恼,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枚怨妇。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现代人比起生活单调的古人更加需要了解做一名居士的好处,因为这不仅对于自己的家庭,乃至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都将是一种促进与稳定。
至于说改变命运的方式,那就要先从改变心地开始。像苏东坡、黄庭坚等,官运原本亨通,但是中途遭受各种打压,连续被贬贫瘠之地。可由于他们是一名佛教居士,借由自己多生多世修学佛法的功德,心中不起怨恨他人之心,从诗文中就能看出他们豁达的人生观。
同样的环境,若换作其他人,一定会怨天尤人,抑或是彻底绝望,当连生活的勇气都丧失殆尽时,更何谈发现生活中的情趣呢?然而,苏、黄他们却是在那段时间,不仅佛法上突飞猛进,连诗文、书法等方面都充满了新意,别说是当时社会,就连现代社会去看,都无几人能够做到如此从容豁达的地步。
所以,转变自己的心地就是作为居士能够改变命运的第一个方面。这里末学要强调,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作为居士修证之后的结果,然而过程是需要通过佛法知识的熏习、受持五戒十善,以及实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的功德,然后在逆境中方能从容不迫。这在心地上已然改变了命运。
换回现代人,生活的紧张、压力大,无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是如此,也许有人说,有钱了一切就都好了,其实不然,有钱了更加内卷,压力反而更大。
现在的人,学习什么西方文化,借助各种娱乐来进行所谓的压力释放,譬如旅游、喝酒吹牛、刷抖音小视频、玩网络游戏等等诸多方式。
但这无疑是在饮鸩止渴,这些所谓娱乐方式,如同麻药,只是让人暂时忘却了烦恼,若长此以往,只会越来越沉浸于被麻醉的感觉,不想回到烦恼的现实当中。
如果是一名佛教居士,因其心中有三宝作为依止,有深信因缘果报的智慧,便能通过持戒令身心清净,通过念佛修动中定力而使智慧进一步增长,如此就更善于分别世间的是非善恶。就像儒家所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如何知止?在现代社会的烦恼洪流中,又如何能止?
第一就是心中皈依三宝,第二就是持戒方能止,止后才能定,因定就能降伏粗重的生活烦恼,当脾气慢慢变好,也便能安静下来。安后能虑,就能开始思虑日常繁忙中无法思虑的一些问题,生发出了应有的智慧,于是就有所谓的“得”。
得健康、得安乐、得事业顺遂等等等等,都是这样一路得来的,这就是改变命运的原理,先能从心境上转变,进而才能从人生具体事情上转变,所谓心能转物,便是如此道理。
很多人说,“修行就是不要分别,众生的分别心太强了,放下、不分别就是修行之目的。”其实这样的人,不管是仁波切还是什么其他大师说的,本质都是误会了修行的目的,更是混淆了“分别”与“了别”的意涵,同样也是误解了古代禅师所说的“不分别是道。”其实禅师讲的是“道”,祂是不分别的,而我们的意识觉知心本身的功能就是分别。
若能成为一名佛教居士,通过慢慢地学习正知正见,就能够解了这个“人间游戏”中的种种法则,于是你就会更加善于去鉴别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善于分别这才是智慧。
因为有了善于分别的能力,就能分辨何为恶友、何为善友,应当亲近善友、远离恶友;善于分别,就能了解,杀生的果报是多病短命,为求健康故不造作杀生恶业;亦能了解,看病福田为第一福田,于是就能够心生怜悯,不会因为某些亲戚得病而认为是霉运的象征,不敢前去探望,实际却是种福田的好机会,未来世,如果自己遇到疾病灾祸,缺钱少用,总会有人及时送过来给你。
有人说,那我不用成为佛教居士,学习国学、诸子百家不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这点其实末学非常的认同,因为早年二十几岁,末学学习国学,在大学里就是一位热血青年,立志想要报效祖国,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力所能及之事,为社会做贡献。
末学在那个时候一直非常推崇儒家最高的人生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时,对《道德经》也是极为推崇。通过《道德经》和诸子百家学说的启发,二十几岁便深信因缘果报,并相信世界上存在一个名为“道”的法,这个法是无主性的,是因缘果报的依据。当时还认为世界各宗教,其实都在找这个“道”,并且基于“道”而创立各种学说。
早在那个时候,心中便清楚的知道,佛教的经典浩如烟海,如今被翻译出来的只是几十分之一,所以断定,对于“道”的全面性理解唯有佛教,但却因年纪与时间精力,并未能深入佛教经藏,只是希望能够在完成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之后,再潜心专研佛法。
那位曾经热血的青年,心中怀揣理想,在社会摸爬滚打十年之后,有缘遇到了大乘了义佛法,由此钻入其中,就再也不想出来了。
因为十年的人生经历,已经让自己认识到“命运”二字。凭借自己肉眼观察,论资源、背景、学识、智能等等条件,再对应观察身边人的事业、家庭等结果,不得不相信真的有命运这一说。否则不会是一些看似愚笨之人,却能够在某些行业成功,而很多聪明人,机关算尽,最终却名落孙山。
在寻找改变命运的答案时,也短暂接触了凡四训,后来了解了大乘了义佛法后,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感叹佛陀智慧如海,于是便深信不疑。学习佛法后,反观自己的人生经历,方知今世之果报是因过去世造作了哪些恶业所导致,顿时心生惭愧,生至诚忏悔之心。
世间一切学问,最多只能在现象界解决当世的问题。譬如,我们世界是一个游戏,游戏里的一切学问,只能解决游戏操作界面里的事情。而佛法呢?好比就是游戏世界外面的一个管理员,他在指导你玩这款游戏,乃至只要方法正确,这个管理员还会帮你修改游戏里的数据。
这个管理员,就是佛法。佛陀不是这个管理员,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真我也不是这个管理员。这个管理员是法,而我们的真我,也称为自性弥陀、本来面目、阿赖耶识、如来藏,实际上是为这个游戏能够运行,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的服务器。
所以说佛法能从更宽广的时空维度来解决我们当下的问题,乃至以后的问题。按照上文所说,既然人生命运由过去世造作善恶业决定,成为佛教居士后,能够通过如理如法的方式改变部分过去数据,新建当下善的数据,最终实现改变人生。
那么未来世该如何呢?因为有过去世,就必然有未来世,这个问题除了佛法,没有世间的学问能够解决。大家想想,有因缘果报法则的存在,那么必然未来世在六道中将无休止地轮回,试问谁不想未来世一直有好的果报呢?
不仅是我们,看看身边的六亲眷属、父母兄弟子女,像年纪大的居士们,最心疼舍不得的就是孙子孙女,希望以后还能和他们在一起,情执较重的人往往是贪爱这一世的眷属,而相反的,那些这一世过得并不好,对六亲眷属们都已失望透顶的人们,想着的却是未来再也不要见到他们。
无论上面哪一种人,都比普通人,更加需要成为一名佛教的居士。特别是贪爱重的,就更加需要了解佛法,了解这个“人间游戏”所运行的因缘果报的法则,这样,就能在这一世为未来世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说三皈五戒是人法,能够在未来世保得人身。若是你这一世三皈五戒以后,更加要把六亲眷属带上一起三皈五戒,这样大家不仅都能保得人身,而且他们是因你的因缘得受三皈五戒,未来世必定相遇、共同学佛,这样一世一世,就如滚雪球一般,不仅在人间生活衣食无忧,还能广结善缘、亲近佛法。
三皈五戒加修十善业乃是天法,最起码能够往生欲界天,也就是外道所谓的天堂,那里吃用无缺、享受天寿,不过也有死的时候,只是寿命很长。
如果三皈五戒加修十善,但是不舍自己的六亲眷属,那么还可以把造作善业的功德、持戒的功德,做一个回向,回向未来世生在人间,能遇到六亲眷属。这样一来,因为你回向和愿力的缘故,就不会往生到天界去,还会再来人间,而且福德广大。
相反的,如果是因为怨憎会而不想再遇见这一世的六亲眷属,这是无法达成的结果,因为这一世与他们的因缘,导致未来世必然还会遇见,遇见之后还是会发生种种矛盾。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那必须你自己先能够三皈五戒,成为一名佛教居士,修学善法,增长智慧。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伸手不打笑脸人。只要是双方有矛盾,一定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想要未来世不再有恶因缘的产生,那必须在这一世能够尽快地解冤释结,把恶因缘转为善缘,即使无法转为善缘,那至少双方都不要再相互怨恨,如此未来再遇见时,才不会再彼此伤害。
无量世以来,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恶因缘,而面对恶因缘的心境,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是否能够解冤释结成功。很多人学佛,目的就是为了消业,一天到晚地做法会、念咒诵经,对佛教经典中的智慧却没有丝毫兴趣。因为他们才不想管什么智慧,只希望能够消业就行了,能送走冤亲债主就行了。
其实这类人不知道,他的冤亲债主就是身边的六亲眷属,他们想要消的业,是需要修学佛法,通过智慧来消的。
所以,成为一名佛教居士,起码在心境上已经能够让您有所转变,进而才会在实际事相上、人际关系上逐渐发生变化,最后方能转变恶因缘为善缘,如此便化解了未来世还未发生的恶果。
像我们很多在家居士,在学佛之前,婆媳关系恶化到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学佛以后,逐渐改变自己的心境,通过布施、爱语、持戒、忍辱、惗佛等降伏烦恼,最终转变了婆媳关系,眼见很多居士的婆婆们都帮着媳妇儿说话了。
还有另外一类,相比以上两类人,根器更好,他们是具有解脱心的一些有修行因缘之人。这类人,与世间烦恼天生已经不会黏着,什么东家长西家短的,他们天生不喜参与。至于以上说的,人生想要怎样的美满、要赚多少钱等等,这些世俗需求,对这类人来说,不太有特别大的动力去关注了。
而往往这类人,是过去世多分少分有修行的经历,从而这一世在人间,依旧有想要修行的习气。同样的,这类人也是最容易在修行路上走偏的一类,因为今时今日,假借佛法之名而实际在说外道法的人、道场、网络账号比比皆是。
这类人不满足于三皈五戒加修十善业道,他们想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道”,如何能证得真正的“道”?或者说,什么是解脱?怎么才能让自己解脱于六道轮回?
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大家不要感到奇怪,反而应该要懂得欣赏,因为现在末法时期,还有这样的人存在世间已经非常难得,而这样的人能够最终入到真正的大乘了义佛法中来,相对来说更加是凤毛麟角。
佛陀响应了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众生之缘,应化到我们这个世界度化众生,其根本的目的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换成通俗的言语来说就是:说明清楚什么是“道”、示范清楚什么是“道”、令众生证悟得“道”、令众生踏上修道之路。这四种,是所有想要修行而不知道方向的众生,梦寐以求想要了解的内容。
所以说,有修行之心者,更加迫切地需要成为佛教居士,熏习佛法、思维佛法、修习佛法、证明佛法。
总而言之,普通人通过基本的逻辑推理和对现象的观察,就能了解信受三世因缘果报的道理,进而成为佛教居士后,能够改善现世的人生,并为未来世种下善因。等而上之者,他们不满足于人生美满的境遇,因为过去世熏习过佛教四圣谛的苦谛,在他们看来,再美满的人生终究是无常,无常故是苦,无常故是空,空故无我,他们骨子里了知苦谛,于是会去寻求更高层次的解脱之道。
无论哪种人,成为佛教居士以后,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生生世世如同滚雪球一般,一世修一世,会越修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