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积极入世的大居士们

知世如梦无所求,

无所求心普寂空。

还似梦中随梦境,

成就河沙梦功德。

这首题目为《梦》的诗,极具出世意味,出自宋朝变法先锋王安石笔下。

其实很多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都是皈依佛教的居士,虽然在现代公众眼里,更多的是在意他们经世而立下的成就,赞叹、学习他们遇到人生逆境时豁达的人生态度,希望从他们身上学习同样乐观、积极、坚韧的精神,殊不知,这些伟人的精神成就均是来源于深入佛教修行而得到的体证。

苏东坡,可说是世人皆知,其诗文风格,多被认为是因“乌台诗案”遭遇人生低谷后,从豪迈转变为了豁达、禅意。其实不然,仔细去了解会发现,他诗文风格变化的真正时间点,是在庐山之行以后。

据禅宗《五灯会元》《居士分灯录》中记录,苏东坡是在庐山常总和尚处开悟得法,承其法嗣,并且其中也记录了他与各类禅僧的对答公案,颇为精彩。我们先不论东坡开悟是否真实,仅站在当时社会的角度来看,东坡已然是一位众所周知、远近闻名的大居士了。只是到了现代,大家几乎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他人生的其他事迹与诗文上而已。

但是后代也有人专门把东坡有关禅的诗文收集成册,名为《东坡禅喜集》,目前被收录在佛教的大藏经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求证,在此不多摘录。

同样,自称东坡门人的黄庭坚,人生旅途颇有东坡特色。看其诗文:

菩萨清凉月,游於毕究空。

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忍观伏尘劳,波澄泥著底。

八风动地来,尘劳还复起。

觉海性澄圆,浪时无不浑。

即浑即澄彻,个是涅盘门。

若不说作者,一般人读此诗,则必然认为这是哪座寺院的诗句?抑或是哪位古代和尚住持的诗文?

实际上,《五灯会元》有记载,山谷道人(黄庭坚自号)得法于临济宗黄龙派祖心晦堂,晦堂过世后,其徒弟死心悟新帮了山谷一把。当时是因为黄庭坚母亲生病后来过世,那几年都在老家江西,而他老家一带正是禅门黄龙派兴盛之地。

黄庭坚在宋朝时开创了江西诗派,被苏轼称其文章独步天下,如今他的《松风阁》书法真迹也在北京拍出 3.2 亿元之高价,只是世人重于其经世之学,却忽视了他佛教上的身份。黄庭坚曾评价过自己:似僧有发,似俗无尘,做梦中梦,见身外身。如此之自评,足见他早已心向佛道,亦是佛教大居士。其实像苏黄这样的佛教居士其实历朝历代比比皆是,如今却鲜有人知。

又,因大乘佛法中修行成佛之路,需要起慈悲心,发菩提心,示现种种身份,犹如梦中行菩萨道,在利益众生中,借以成就自己道业。

所以,不会如同佛教中只注重修解脱的小乘行者,以避世之态度,只求自己能够断除我见证得解脱道初果,进而到四果成为阿罗汉,一世就能入涅槃解脱。

正因为修行的法道不同,小乘行者必须是出家修行,否则无法成就四果阿罗汉最终灭尽自己,而达到假名“入涅槃”的果德。实际上,把自己都灭尽了,又怎么称之为“入”呢?

世人普遍对于佛法修行的教理都有所混淆,一味崇尚表相,认为凡是剃光头、披袈裟者即是修行人,即是僧宝。殊不知,古德早已示现,如《高僧传》中被公认为弥勒菩萨分身再来的傅大士,即是在家居士,而被称作是高僧,录入高僧传。

还有更为著名的两位,被公认是文殊、普贤示现的寒山与拾得大居士,虽常驻寺院,却是居士身份。

所以,不可依表相与身份,就心中先入为主而确立对方的修行层次。殊不知,这只是修行的法道不同,修学大乘佛法者,生生世世愿意再来人间度化众生,最终圆成佛道要三大阿僧祇劫,是故多生多世示现居士身,实属正常。

若这些大乘游子们,游戏人间时因个人因缘、愿力而出家为表相僧,那他们也绝对不会是只求自己解脱的自了汉,他们虽然受持三坛大戒,但心中依止的依然会是成佛大戒——菩萨戒,而去普度众生。

所以之前有一个新闻,汶川大地震时,有一个寺院的比丘尼师父开放寺院,保护了一群孕妇和孩子,在寺院还生下了新生儿,寺院本是清净之地,但为救众生故,即使染不净血污,也在所不惜,如此就是依止菩萨戒而行,虽然比丘尼是出家人,剃光头、披袈裟,但因他们心中依止菩萨戒,故可见其是大乘行者,是属于修行大乘佛法的菩萨们。

所以,居士、菩萨亦称开士,能开发自己的智慧,亦能帮助打开众生的修行之路,均是积极向上的修行法道,绝对不是现在大众认为的消极避世的人才会学佛的。

成为一名居士,不仅能够利益我们自身,清净自身业障、烦恼障、所知障,外表看来,此人品行将逐渐增长,进而,能够慢慢利益到自己的家庭,(因为居士多数都是有家庭世俗生活,少数是不出家、亦不结婚行童子行,但绝对不会出离世间,远离众生)。自己修养的提高,家庭自然能够安定,家庭的安定则有机会利益整个社会与国家。这就是儒家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详细介绍什么是居士之前,作此绪论,先能打破读者对于佛教居士的刻板印象。除以上所举之外,再譬如唐朝宰相裴休,得法于严厉的临济宗师黄檗希运,后来送儿子出家。只要你有看过《白娘子传奇》,就一定知道里面棒打鸳鸯的法海和尚,这个法海和尚的原型就是这位裴休的儿子,俗名裴文德,至今在江苏镇江的金山寺里有供奉一个裴公洞。

宋朝宰相除了上述说的王安石,与他同一时期的宰相还有富弼,得法于云门宗第七祖修颙禅师,还有元朝时的耶律楚材,是成吉思汗的宰相,得法于万松和尚,后请教和尚治国与修身之道,和尚教授其:以儒治国,以佛立心,被耶律楚材奉为人生准则。

除此以外,民间熟知的诗人们,如王维、白居易、元稹,及之前所举苏黄等均是佛教居士。

可见在古代,佛教的大居士们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国家作出贡献。而无论他们作为什么身份,与他心中的佛教居士身份不相冲突。而本书书名《做一名居士吧》其中所指,乃至如同他们一样的真正佛教居士,不仅自己能够修身养德,对外则利国利民。如此,才是真正大乘佛法修行的菩萨法道,这样的修行,才是大乘行者应有的“红尘炼心”。 Y+1yGawxvLhONGHiX/KQV8BZzlWVq1s1LinSAy1oDA3zQ/P57hqPPYZdUeTMV8a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