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文件,标志着我国教育领域对于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全新布局。这份《意见》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前行道路。
《意见》明确强调,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使其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决策,既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革新,也是对新时代教育需求的积极回应。为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我们进行了“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深入探索。
本课程的建设,旨在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品质。编者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让大学生真正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理解劳动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本书严格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进行编写。全书分为认识篇和实践篇两大板块,共8章。认识篇包括劳动与劳动教育、劳动观、劳动精神与劳模精神、劳动保护,从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概念入手,深入阐述了劳动观、劳动精神与劳模精神的内涵,以及劳动保护的重要性;实践篇包括生活劳动实践、生产性劳动实践、服务性劳动实践、创造性劳动实践,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劳动素养。
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大量已有研究成果,力求确保本书内容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同时,本书注重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思维深度,在每一章末尾设置了“延伸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相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的专家学者组成。主编何兴、熊志淘、刘红媛,在劳动教育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副主编周馨、王媛婷、张雪琼,参编张春梅、冯明翠、张爱蜀、冯治流、王倩、黎祥、黄山俊则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的质量保证。此外,我们还要感谢绵阳城市学院詹廷君副教授在课程建设和教材构思方面给予的指导和建议。
我们深知,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因此,本书的出版,既是对党和国家关于劳动教育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真诚奉献。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推广和使用,能够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在高校的普及和深化,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界人士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关注劳动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实践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确保本书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特点。同时,我们也热切期盼广大读者能够积极参与本书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推动我国劳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虽然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来确保本书的质量和水平,但由于水平所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能够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以便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本书,为推动我国劳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最后,我们要再次感谢所有为本书编写和出版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们,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工作。同时,我们也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为我国劳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编者
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