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2版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回顾和更新这部7年前完成的教材。在第1版中,我们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心理异常”“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求助”“了解自我 发展自我”“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学习心理”“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恋爱及性心理”“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12个方面,向大学生介绍了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我们还在每章专门加入了相关案例和生活知识的链接。因为心理是知情意行的合一,每章也专门安排了活动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的情绪有所体验和觉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以致用,保持身心健康,每章结束还有专门的小结和讨论。
自第1版以来,我们的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三年疫情结束的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AI 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加以及少子化、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众多变化的叠加都让我们处在一个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大家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个体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都在不断增加。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制定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计划指出坚持健康第一,把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解决学生成才发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心理健康工作质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办学治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出学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普通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36学时),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更多样、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选修课。同时要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结合学生发展需要,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健康素质。
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能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更能不断提升心理资本。少年强则国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是未来的国之栋梁。为了更好地与时俱进,更好地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我们在维持原书的结构和逻辑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如下修订:首先,增加了最近7年心理健康领域相关的最新研究,删除了部分距离现在较远的个案,增加了部分更有时代背景和代表性的个案;其次,补充了部分互动体验活动和自陈量表,帮助广大学生和读者了解自己;最后,每一章增加了推荐阅读资料,方便老师和同学查阅。
此次修订由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罗新兰、刘洁、潘杨璐、李毅、杨梅,成都文理学院刘卡静、杨亦松、黄琳、朱海鸣,以及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马健共同完成。全书由刘卡静统稿,最后完成定稿。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罗新兰修订;第二章和第三章由刘卡静和马健修订;第四章由潘杨璐修订;第五章由李毅修订;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由杨亦松、黄琳和朱海鸣修订;第九章由黄琳和杨亦松修订;第十章由杨梅修订;第十一章由朱海鸣和马健修订;第十二章由刘洁修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师生在使用过程中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编 者
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