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悲伤困惑、萎靡不振的时候,允许自己向别人求援,去要求自己所想的和所需的关怀和支持,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让那些爱我们的人来关心我们,对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珍贵的付出?何不让自己享受一下当需要的时候被人支持、被人关心的感觉呢?自立与接受别人的帮助并不是相悖的,我们的需要也应该得到支持。
——苏·帕顿·托埃尔
大学生心理的发展是由稚嫩发展到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对很多的问题,比如交际、工作、学习、个人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就会推动大学生心理的发展,从而使其更能适应这个社会。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后往往习惯于自我调节,这对于解决症状较轻的心理问题比较适用,但当心理问题较多,心理压力、内心冲突激烈时,日常所用的自我调节往往难以奏效。这时应主动、及时地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对于心理咨询,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这个概念,或许你曾经亲身感受过它的力量,可是你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吗?你知道它究竟能为人提供怎样的帮助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心理咨询的常识。
李某,女,19岁,大一。据家人和老师介绍,她很乖巧,喜欢看书,也很懂事,却和宿舍里的几位室友不太合得来。刚开学不久,她的几位室友就找到辅导员,说她有点怪,不想和她住在一起。后来了解了具体情况,才发现起因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就是李某有一个习惯,不管春夏秋冬,非敞开窗户睡觉不可。天热这样做当然无可非议,可是天气很凉的时候也照开不误,这就让人无法接受。室友和她交流沟通后无果,一旦发现谁要是把窗户关上,李某就很不高兴,反应强烈,就像自己被关进死牢一样,脸色苍白,好像不能呼吸,好一会儿才能缓过来。室友们都嚷着要换宿舍。据李某解释,她家在农村,是独门独院,开窗睡觉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家里人一直没怎么注意,有时看到了只是随意说说,但李某执意不肯改变,也就算了,不再管她。
李某自己也明白,开窗户睡觉不是好习惯,可总觉得透气比不透气强。有一次住旅店,窗户密闭,她竟偷偷地把窗户的玻璃取了两块下来。为此,她极少出门,更无法去看一场电影。她感到这毛病很痛苦,就是怎么也改不掉。
后来辅导员带她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通过几次咨询才了解到,她有点轻微的幽闭恐惧症,原因来自初中时的一件事情。
初中三年级,有一位男同学给她递了张纸条,上面写着:“我非常爱你,希望你将来做我的妻子,如不反对,就别理我。”她拿着纸条,一连几天没吃好睡好,当然她不敢去理那位男同学。于是越不理就越觉得自己在接受他的爱,开始是气愤,慢慢竟转为思念,越思念就越躲着他。那些日子,少女的心被搅得像一锅稀粥,水米全分不清了。每到夜里就出现憋气的感觉,她只好推开窗户,渐渐这习惯成自然……
找到了“病因”,通过几次咨询,在老师的辅导下,李某正确地了解到异性交往的特点,把心中那些不合理的、可笑的想法都踢出脑海,再也不怕关窗了,因而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