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事实上,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病的极少,多数大学生遇到的都是一般性心理困扰。但是,即使一般性心理困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发展,而且对一般性心理困扰若不及时调节和疏导,持续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10种。

(一)生活适应问题

这在刚进大学的新生中较为常见。新生以往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成长经历和学习基础等相差很大,来到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适应。由于大学生目前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在大学生中生活适应问题广泛存在。例如,一名大学生刚入学不到一星期就申请退学,原因是从未住过集体宿舍,睡上铺担心掉下来,整晚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堂的饭菜吃不下,精神紧张,心烦意乱,不能坚持下去。

(二)学习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虽然大学生在学业方面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很多同学存在学习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考试焦虑等。例如,一位大学生因不满意自己所学的专业,学习无兴趣,经常想着转专业或退学回家复读,就这样在矛盾中度过了大学生活的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出现了多门不及格。

(三)人际关系问题

受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的影响,多数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较为封闭,交往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例如,有一位大二的女生,因来自农村,觉得室友瞧不起她,心理不平衡,提出换宿舍。

(四)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回避的。总的来说,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足,对性发育成熟缺乏心理准备,对异性的神秘感、恐惧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导致心理障碍,如失恋、单相思、恋物癖、窥阴癖等。

(五)情绪不稳定问题

大学生生长发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飘忽不定,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会因一点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小考失利而一蹶不振,自我控制和调整能力较差,导致心理和行为偏差。不过大多数大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成功化解了自己的低落情绪,迅速呈现出积极的精神面貌,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却“在泥潭里越陷越深”,甚至走向极端。

(六)求职择业的心理问题

高校扩大招生圆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大学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的困难。就业的压力使很多大学生看不到现实的出路,找不到理想的方向,对前途深感迷茫。而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很多大学生在校时一心只读书,与社会接触少,对社会缺乏真正的了解,这些情况导致大学生择业时出现一些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恐惧、自傲、怀疑等。

(七)经济的负担

对于一些从偏远农村考入城市的大学生来说,经济上的负担远比其他负担更为沉重。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了缓解生活压力,找家教、打短工、做生意维持学业。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很多大学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产生自卑心理、焦虑心理、狭隘心理、文饰心理等。

(八)手机或网络依赖

大学生中因网络成瘾而引发的心理障碍或社会适应障碍等案例正逐渐增多。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异常,心理错位。在极端情况下,有些网络成瘾者不再清楚虚拟和现实世界的区别,使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从而阻碍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

(九)家长意志引发的心理问题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的一切业余爱好。上大学后,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多才多艺的同学在活动中脱颖而出,而受家长压制的大学生,除学习外,没有一技之长,很自卑。有的家长强迫孩子念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以至于大学生上学后,对大学没感情,对学习没兴趣,有的甚至想退学。

(十)生涯规划、发展性问题

自我发展是伴随一生的事。人一生的发展都充满着情绪和冲突,人的自我就是在矛盾的斗争和解决中向前发展的。如果现在不知道自我反省、自我救赎,自我没有得到成长的话,那么之后产生的痛苦将不断放大,甚至会影响未来的生活质量。例如,我是谁?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么优点?我有什么缺点?我今后想做什么?我要怎么去做?

以上这些只是大学生中常见的问题,因为大学生虽然在思想上、行为上都较为成熟,但毕竟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遇到问题还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客观、冷静、理智地对待,他们或者表现出过激的思想和行为,或者封闭于自我心灵深处,久而久之,容易导致不良后果。因此,研究和解决好大学生常见的此类问题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大学生出现上述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中小学健康教育缺失,家庭健康教育缺失,以德育教育简单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生活及走向社会的压力和竞争加剧,大学生自身人格障碍等方面原因造成的。如果大学生们遇到了这些问题,又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呢?

(一)自我调整

在遭遇的心理问题不太严重时,自我调整就能摆脱困境。要对自己有较为全面、深刻的重新认识,可以通过反思,和知心朋友聊天,和老师交流,或者采取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些心理测试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通过自我调节逐渐实现情绪转移,分散注意力,稳定情绪,将不为社会所认可的情绪反应方式和欲望需求导向正常的人生轨道之上。

(二)寻求心理咨询专业人士的帮助

当所有自身的努力都不能取得实效时,一定要有勇气去寻求心理咨询专业人士的帮助,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按照专业人士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个人身心健康,不回避问题,不拖延时间,勇敢地正视自己面对的困难,以积极的心态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

(三)面对全体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各种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减少无不得益于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其科学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的最好办法。根据大学生中出现的突出心理问题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还应设计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对大学生进行适应性指导。

(四)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定期心理检查

利用国外标准的测试工具——大学生健康调查表、卡氏16PF的测验问卷等,为在校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可以较为全面地调查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他们中存在的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

(五)开展心理咨询与行为指导

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心理咨询人员通过个体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及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训练,可以给来访者提供心理保健知识,帮助他们克服不合理的信念,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自信心,指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应对方式,找到可行的排忧解难的方法,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六)优化大学生成长的心理氛围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消除或减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大大减少大学生的应激源,有利于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例如,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学校要组织心理专家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科普教育,并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应配合学校与辅导员一起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七)通过不同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大学生对遭受挫折、经历磨难的心理准备不足。应根据大学生成长的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与失败都是财富;其次,要接纳大学生倾诉、宣泄,帮助消除压抑,使其达到心理上的平衡;最后,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

(八)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抑郁、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的重要手段。大学生要改变社交观念,要扩大社交范围,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多渠道交往,加强交往实践;要注意交往对象的筛选,注意与良师、益友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克制忍让,宽容待人。

(九)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调适心理,把自己融入社会中,培养协作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 tWAeEupcjvhLrlIDp/hDVCTTBsxMvwzoVKgDmNlgyA6bum69lHpPtzv22Q57Db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