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高职学生是国家的新鲜血液和未来的中坚力量,实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职业教育的基础任务。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能为社会注入正能量,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国家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

近年来,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制定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通过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关爱和支持等措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工作向更高水平探索,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目标任务。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让每一位高职学子积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明确自身民族振兴责任,形成全面积极的心理品质,正面应对成长发展困惑,努力完成人生各阶段心理发展关键任务。最关键是要引导学子们主动塑造新时代人才素养及能力,迎接未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挑战。

本书的编写旨在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引领学生更好适应环境变化,减少心理疾病发生,深入发展核心能力与素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教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塑造新时代心理素养等方面,展现出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与优势。

(一)以时代新要求建构内容体系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本书紧跟时代发展与国家政策,以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大国工匠精神与积极心理品质的高职人才为结合点,确立了主体框架和内容体系:全书一共设计五个篇章——“热爱生活篇”“珍视生命篇”“自尊自信篇”“理性平和篇”“乐观向上篇”,每一篇下设两个主题,全书共十个主题单元。

(二)以职业教育特色创新互学互教

本书在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精神指导下,遵循国家层面对大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目标,把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要求与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将职业教育中特有的工匠精神、专升本、赛证融通、创新创业等内容有机融入,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融合性以及实效性。每个主题设置四大模块:“学习之旅”“问题解决”“实操练习”“小结提升”。“学习之旅”重在认知构建,“问题解决”重在真实情景下的能力构建,“实操练习”则强调“知行合一”。全书将“在做中学”理念贯穿始终,既引导学生形成相应能力素养与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形成相关的职业素养,同时有力促进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从理论式教学向项目式教学、混合式教学转变。

(三)以高职学生需要确立能力培养主线

本书的编写充分体现学生本位理念。从2021年开始,编写团队开展了为期三年,面向高职院校大一年级学生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参与人数25845人。调查显示,对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主题按需求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导论、情绪管理、自我意识、学习心理、生涯规划、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心理咨询、生命教育及心理危机应对。最愿意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方式排在前五位的是:案例分析、体验活动、小组讨论、课堂讲授、心理测评。最希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获得的能力排在前五位的是:调节心态、优化心理品质、完善人格特质、适应大学生活、疏导心理问题。

基于调查数据,本书突破心理学学科理论体系框架,以职业院校学生在校三年心理成长议题为编排主线,确定了符合高职学生心理需求的十个主题。围绕能力培养,一是每个主题以真实、正向积极的高职学生案例为开篇,引导学生思考并开展向内探索,激发学生成就取向;二是提供大量实用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满足不同学习形式下知识脉络的形成;三是尊重高职学生差异性,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练习,适合学生个人或以小组形式开展体验,启发将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完善心理素养及能力体系的构建。

(四)以数字化新形态要求引领学习新形式

本书融合了多个形式的数字立体化资源,从形态上讲,包括微课、课件、习题、拓展阅读。同时本书配有高质量在线课程资源库、题库以及一个智慧教学平台,含微课53节,主、客观题225个,可自由灵活选择多种资源开展学习。使用“智慧树”平台(www.zhihuishu.com),搜索本书配套微课“心理成长与发展”,即可开展线上学习。线下教学教师们可在智慧树平台创建“SPOC”翻转课堂。

本书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刁元斌副教授带领团队组织撰写。团队成员均来自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线,教学与教育经验丰富。全书由刁元斌负责总体框架设计,吴量(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全书统稿、样章设计、课件模板设计工作。陶舒(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贾嘉(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王兰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负责数字资源的主体建设工作、编写推进工作。编写作者及分工如下:第一主题,吴量;第二主题,吴忧,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第三主题,张伟,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第四主题,管斌、何军,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第五主题,程若沁,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第六主题,邹凤梅,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第七主题,刘霖玲,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第八主题,毕忠宜,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第九主题,严芮,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主题,陶舒。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章劲元担任主审。

在本书的编写中,我们参考、借鉴了一些同仁的研究成果及资料,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存在的疏漏与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为使本书跟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希望广大师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及时修订完善,不断提高教材质量,邮箱:wtc_psy@126.com。

编者
2024年3月 QHO9rdlL5kaIJKPEpWcKOwODICjefIhXsB+xOpcBC3SsXEYdyT4MAXo6cRVlFpF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