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公共演讲课程有助于培养外语人才的综合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掌握演讲沟通技能有助于我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未来职业发展中脱颖而出。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之后,英语公共演讲类课程已被列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
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既有普通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共性,也有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性。因此,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在课程教材建设与创新上既要突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也要彰显师范类院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就目前英语演讲类教材而言,最广为人知的教材当属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总校交流艺术系教授斯蒂文· E. 卢卡斯教授( Stephen E. Lucas )主编的《公共演讲的艺术》(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针对大学英语和英语/翻译专业,国内也有数本教材面世出版,包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演讲基础教程》和《英语会话与演讲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思辨英语教程口语3:演讲之法》,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针对翻译专业的《英语演讲实训教程》等。不过,目前还未见针对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体现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英语公共演讲教材。
《英语教师公共演讲教程》正是基于上述背景编写而成。本书的特点在于:以《指南》为指导,结合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基于英语教育的教学情景,介绍英语公共演讲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公共演讲技能与思维能力,实践教育教学情景演讲活动等。同时,每章结尾提供学习自评表,帮助学生在完成每章的学习内容和任务之后,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为了增强本书的教学适应性和实用性,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参与了本书的策划、意见征集和试用工作,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本书共有十章,各章的结构和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章 英语教师与公共演讲;第二章 演讲的听众意识;第三章 选题与破题;第四章 信息性演讲;第五章 演讲开头与结尾;第六章 演讲的主体(一);第七章 演讲的主体(二);第八章 演讲的非言语交际;第九章 说服性演讲与即兴演讲。以上九章主要包括五个板块:单元内容、实践应用、思维训练、教育教学情景演讲练习和学习自评表。第十章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与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以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和职前职后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为例,训练和指导教育教学情景中的演讲活动。
杨静林、邹威华、曾祥敏负责全书的策划、组织编写等工作。各章编写分工具体如下:杨静林负责前言和第一、二、三、十章的编写;马昱娇负责第四、五、六章的编写;张筱茜负责第七、八、九章的编写;王永梅负责演讲稿素材选稿及点评。本书的编写及试用意见征集由曹莎、李涵、邓超、张疑等老师以及成都七中羌非霏老师,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刘瑶老师、张丽娜老师,成都磨子桥小学陈超慧老师负责完成。本书统稿由杨静林、曾祥敏完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讲稿点评”中的演讲文稿选自编者任教的成都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8、2019、2020级英语专业学生的“演讲与辩论”课程作业、参加各种英语演讲比赛的参赛稿、参加省级英语教学技能大赛的作品。征得学生本人同意,上述文稿案例在收入本书时基本保持了学生原稿的结构和内容,仅对部分语言表述做了修改或内容整合。在此我们特别感谢上述学生。
本书可作为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演讲类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级各类英语教师职业培训相关课程的教学材料,还可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学习和辅导参考资料。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成都师范学院2021年度校级规划教材建设项目、四川省2021—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项目(“师范院校英语专业‘ 1+X ’复合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四川省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项目(成都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资助。同时,本书在正式出版之前,已经连续三年作为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演讲与辩论”(线下一流课程)的试用教材,对于在本书试用期间提供各种反馈意见的老师和同学们,我们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英语教师公共演讲教程》作为师范类院校课程教材建设与创新的一次尝试,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6月于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