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护理不良事件处理与报告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一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事件,如护理缺陷、药物不良反应、仪器设备所致不良事件、意外事件(如患者走失、跌倒)等。

(二)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分级参考:《2016 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1.Ⅰ级事件:发生错误,造成患者死亡。

I级:不良事件发生导致患者死亡。

2.Ⅱ级事件:发生错误,且造成患者伤害。

H级:不良事件发生并导致患者需要治疗来挽救生命。

G级:不良事件造成患者永久性伤害。

F级:不良事件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并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

E级:不良事件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并需要进行治疗或干预。

3.Ⅲ级事件:发生错误,但未造成患者伤害。

D级:不良事件累及患者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患者不被伤害,或需通过干预阻止伤害发生。

C级:不良事件累及患者但没有造成伤害。

B级:不良事件发生但未累及患者。

4.Ⅳ级事件:错误未发生(错误隐患)。

A级:客观环境因素可能引发不良事件(不良事件隐患)。

(三)处置

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患者的损害,必要时组织全院多科室联合抢救、会诊等工作。对重大不良事件(Ⅰ级、Ⅱ级),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结束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2.发生重大不良事件(Ⅰ级、Ⅱ级)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患者损害的药品、器具均要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藏匿、转移、调换,相关标本须保留,以备鉴定。违反规定者要追究相关责任。

3.凡实习、进修人员发生的护理缺陷或安排护理员、卫生员进行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而发生的缺陷,均由带教者及安排者承担责任。

(四)报告流程

1.上报方式:口头、电话、书面、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医院网络系统。

(1)发生Ⅰ级、Ⅱ级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通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报告上级,同时电话告知相应主管部门,夜间或节假日则报给总值班人员。科室组织科内讨论并在 1 ~ 2 个工作日内将结果报告相关部门。

(2)发生Ⅲ级、Ⅳ级不良事件,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通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报告上级。科室组织讨论并在 5 个工作日内将结果报告相关部门。

2.上报流程:

(五)结果分析

不良事件上报后,护理部每季度对上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在全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上通报。对严重、典型不良事件,在当月护士长会上通报。

(六)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保密性和激励措施

1.保密性:报告人可通过各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部门将严格保密。

2.激励措施:护理部营造开放、公平、非惩罚性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鼓励责任人及科室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Ⅲ、Ⅳ级安全(不良)事件且积极整改的科室,可免予处罚。

(2)对主动报告Ⅰ、Ⅱ级安全(不良)事件的科室,医院将根据事件处理结果酌情减轻处罚。

(3)对于隐瞒不报并由此引发医疗纠纷的,经查实按医院《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4)每年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及科室提出奖励建议,并报医院批准后给予奖励。 lnv8DUpep2+rt+Hyoakjw6Ji6rcCJrYTvu8rc/IaBrpujACB1fAuR79HNj7QAkC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