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营养指导

营养作为维持身体健康和促进康复的重要因素,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尤为关键。一个科学合理的营养方案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放疗过程中承受的身体和心理病痛,还可以优化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对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能防止机体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并保证患者机体可耐受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措施,从而获得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研究显示,对术前发生营养不良的患者,在大手术前给予 7~14 天的营养支持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即便患者肿瘤已累及多个器官,机体消耗严重,营养支持也能起到减缓自身消耗的作用。大量研究发现,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支持,并不会增加肿瘤复发率或转移率,降低生存率,反而可明显提高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救治率,降低病死率、药占比及医疗支出,对大部分营养不良肿瘤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发布的《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指南》强烈推荐:“肿瘤患者一经确诊,即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包括饮食调查、体重丢失量、体检、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多次进行。”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欧洲临床营养代谢学会,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的《癌症患者营养指南》也指出:“应尽早发现肿瘤患者的营养紊乱情况,建议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摄入、体重变化和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BMI)并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实行重复评估。”

(二)放疗前患者营养管理

合理的营养治疗的前提是正确地评定每位肿瘤患者的个体营养状况,筛选出具备营养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及时给予治疗。评定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一般分初步筛查和综合评定两步,二者是延续的过程。筛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已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足)或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评定的主要目的是对营养状态的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为制订营养支持计划做准备。

肿瘤患者一经确诊,即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筛查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多次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2002 量表(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被国内外多个营养学会推荐,而且应用相对简单易行。无营养风险者可直接进行抗肿瘤治疗即放疗,有营养风险者需要进行放疗前营养支持。

根据医院的条件或放疗医生的判断,决定是否进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营养评定。根据营养评定结果对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时,可疑营养不良患者需进行营养教育,中度营养不良患者需进行营养支持,重度营养不良者先进行 1~2 周营养支持后方可开始抗肿瘤治疗。放疗前患者营养管理流程如图 2.1 所示。

建议:放疗肿瘤患者入院推荐使用NRS 2002 进行常规营养风险筛查以尽早识别营养风险;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可直接进入“制订营养支持计划”流程,必要时可进行PG-SGA营养评定。无营养风险患者应定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三)放疗中患者营养管理

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时需要进行营养干预。放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无法正常进食或进食量明显减少的患者应制订个体化营养支持计划,及时给予营养咨询,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避免营养状态恶化和放疗中断。

每周对放疗患者进行营养监测,可采用NRS 2002 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必要时进行PG-SGA营养评定。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作为放疗专科工具,其内容涵盖了对黏膜、食管、唾液腺等影响营养摄入因素的评级,为营养干预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若与营养相关的 5 项RTOG急性放射损伤(表 2.1)单项出现≥ 2 级,则应立即给予营养干预;若与营养相关的 5 项RTOG急性放射损伤单项出现≥ 3 级,则应积极进行营养治疗。

图 2.1 放疗前患者营养管理流程图

表 2.1 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节选部分与营养相关)

续表

建议:在放疗过程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放射性损伤分级会不断发生变化,需在综合评估患者营养状况下制订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并定期进行再评价和治疗方案调整。

(四)放疗后患者营养管理

放疗后部分患者由于肿瘤未完全消退或出现放疗远期并发症,如头颈部放疗后口干、味觉改变,食管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食管纤维化和狭窄等,可能出现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因此,建议放疗患者放疗后应进行定期营养随访和营养监测,必要时给予营养治疗。

(1)营养随访。放疗后应由专业营养师或医护人员进行定期随访,建议每 2~4 周 1 次,持续 3 个月,或直至放疗引起的慢性不良反应、体重丢失或鼻饲管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随访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体重、饮食摄入量、营养补充剂摄入量及方式、不耐受症状等。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短信提醒、家庭访诊、定期开展出院教育等,其中电话随访或复诊的依从性更高。必要时建议给予放疗患者家庭营养治疗。

(2)营养监测。营养监测是营养支持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除各项反应指标的定期监测以外,放疗后定期进行营养筛查具有必要性,能及时发现由于放疗引起的体重下降和摄入不足等营养问题,尽早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建议每月进行一次NRS 2002 营养风险筛查,持续 3 个月。使用NRS 2002 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有营养风险者及时给予营养干预。若与营养相关的 5 项RTOG急性放射损伤单项出现≥ 2 级,则应立即给予营养干预。 d7NXatt5cLIjgKsNDGUsBDrw6wtzIOmZQ+qRQaxkSBzEQpN3KFjJZ1T+Um8wb4y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