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各城市园区政策

1.2.1 国家政策

2020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一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二是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服务支持。三是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四是加大开放创新力度: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五是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金融服务,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建设绿色生态园区。六是加强分类指导和组织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动态管理。

1.2.2 深圳

2019年12月,《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提出率先实施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包括全面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规范有序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等。

2022年6月,《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炉,按照集中连片、产住分离的原则,在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盐田、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合理划定先进制造业园区,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00 km 2 ,按照启动区、拓展区、储备区有计划释放工业用地面积约60 km 2 。《规划》提出,深圳以先进制造业为主阵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形态,完善产业集群生态,培育产业发展动能,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打造一批错位协同发展、高端要素集聚、核心功能突出的先进制造业园区,为深圳担当好“双区”建设历史使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规划》提出的工作目标为:到2025年,深圳建成辨识度高、集群集聚、承载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园区体系,制造业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巩固,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集群生态体系,面向未来的先进制造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到2030年,形成集约高效、融合辐射、优势突出的先进制造业园区格局,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内示范效应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撑深圳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

2022年12月,《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计划管理办法》发布,希望通过设立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计划,引导和带动区级财政资金、企业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深圳高新区的建设发展,对营造优秀创新创业环境,支撑培育具有卓越竞争力和影响力的“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该政策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市区联动:撬动各方资源。规定了区级财政资金总规模与市级财政科研资金总规模的配套比例不低于1 ∶ 1,具体项目配套比例不低于0.5 ∶ 1,以市级财政科研资金为抓手,引导和带动区级财政资金、企业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高新区的建设发展。

二是主动布局:支撑产业发展。立足高新区发展基础,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谋划布局创新平台、企业培育、科技金融和品牌建设四类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发展的整体效能,为高新区承载深圳市“20 +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厚植土壤。

三是需求导向:打造特色园区。强化全市统筹引导,由各园区组织实施专项计划,允许各园区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拓展支持方向,推动各园区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园区。

1.2.3 北京

2018年,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快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针对示范园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出了7个方面19条政策:对示范园区建设硬件设施,开展公共服务、文化金融服务,保护利用老旧厂房建设分园等给予资金支持,并在园区文化企业培育、文化人才服务、品牌建设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其中,鼓励示范园区建设运营管理机构参与老旧厂房保护利用,将现有老旧厂房、特色工业遗址等存量设施资源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分园。对于符合支持条件的老旧厂房保护利用项目,按照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程序和现行政策给予支持。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按照一般支持标准再上浮10%给予补贴,单个项目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2022年6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印发,该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财政政策与其他各方面政策的协同联动,加快打造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清新优美、产业高度集聚、机制高效有力、开放创新活跃的高品质科技园区,促进中关村示范区一区多园统筹发展,有力支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建设。该政策亮点如下:

一是统筹谋划空间载体园区链。梯度配置产业载体空间,构建满足不同类型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园区链,瞄准高规格、高品质空间载体建设标准,打造未来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支持存量低效空间资源转型升级为科技产业园和独角兽企业聚集区。

二是聚焦提升园区专业服务能力。围绕园区产业服务、公共服务、配套服务三大服务能力,完善共性服务设施和配套设置,引入或组建专业化服务机构,营造一流创新环境,进一步提升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促进重点企业集聚发展。

三是强化绩效精准支持。更加有力发挥财政资金的精准支持和引导作用,对高品质科技园区、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专业化园区运营服务机构均采取事前补助方式支持,并按年度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加大支持周期给予持续支持。

四是市区两级联合支持形成政策合力。由市区两级联合实施,引导和推进各类资源全链条布局空间载体、全要素向园区集聚、全方位服务园区高质量发展,培育“一园一产”,加快推动园区高端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

1.2.4 上海

2020年5月,上海市颁布《关于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投资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政策共计16条,主要从产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土地、人才、制度保障等六大方面,精准供给有效政策。该政策亮点如下:

一是支持重大产业项目根据产业地图进行集聚布局,鼓励企业按照产业链环节与资源价值区段相匹配原则跨区域布局。支持实体型企业为自身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在本市合理迁移。

二是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新基建信贷优惠专项。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园区二次开发基金。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产业基金,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加大对重大产业项目支持力度。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信贷专项资金,将中长期低息贷款政策从集成电路扩大至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

2021年11月,上海市青浦区经济委员会印发《青浦区特色产业园区(平台)创建认定及发展扶持管理办法》,期望通过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平台),提升青浦特色产业的规模、质量与影响力,加快形成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明晰、配套功能完善、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品牌产业集群。对通过认定的特色园区提供注册扶持、资金扶持、运营扶持、数字化赋能扶持等。

2022年9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浦东新区推进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该文件作为上海首部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的法律性文件,是浦东新区首部聚焦经济产业发展的管理措施。从内容来看,该文件聚焦浦东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发展需要的“规划、管理、运营、创新、服务保障”等五个关键点,着力构建特色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优化特色产业园区运营机制、优化项目引进培育支持机制、优化支持政策高效供给机制。

2022年12月,上海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发挥大学科技园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科技、教育和经济融通创新,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该政策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多层次、开放性的大学科技园体系,显著提升大学科技园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有力支撑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提升”。

2022年12月,上海印发《上海市推进重点区域、园区等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是:“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综合性区域、产业园区、居民社区、建筑楼宇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各类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和先行示范,探索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发展模式,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建立试点项目实施效果的动态跟踪评价机制,总结宣传试点经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完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十四五”期间,开展首批100个市级试点创建,根据试点成效,择优推荐申报相关国家级示范试点创建项目。

1.2.5 广州

2018年7月,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州市价值创新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该行动方案明确,广州将打造10个价值创新园区,到2020年,这10个园区将成为广州集聚高端产业新平台、广州经济发展新引擎、产城融合发展新示范。该行动方案提出,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互联网等产业,广州将建设10个价值创新园区。园区将集聚一批前沿技术、高端人才等资源要素,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工程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

2020年7月,广州市增城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印发《关于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的政策措施》,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盘活一批社会闲置低效地块(厂房),并改造升级为产业园区,吸引一批优质项目落户,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并以此为载体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广州市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共分五部分,包括工作目标、试点园区遴选条件、主要任务、主要措施、其他事项,主要在遴选条件、财政资金支持方向、产业监管、园区评估等11个方面进行了修订,新增包括拓宽金融支持渠道、构建平台化研发创新体系、构建产业协同服务体系、支持园区智能化提升等内容。

2022年7月,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广州市推进软件园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年)》。该计划指出,按照“一区一特色”原则推动全市软件园区的有序协调发展,鼓励各区出台扶持软件产业和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其中“园区载体‘培土’行动”重点任务包含以下部分:

一是推动园区体系化发展。贯彻落实中国软件名园、省级特色园相关工作部署,建立广州软件园区培育发展体系,组织开展广州软件名园和软件特色园申报工作。对软件产业规模300亿元以上、软件收入占比50%以上,创新能力显著、管理服务高效、辐射带动较强且有区级专门机构的园区,按程序确定为“广州软件名园”。

二是引导园区错位发展。按照“一区一特色”原则推动全市软件园区的有序协调发展,鼓励各区出台扶持软件产业和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

三是支持园区配套建设。支持软件园区开展建筑内外装修、园区环境改造、人才公寓建设等,完善道路、地下管网、能源、环保及其他基础设施,推动软件园区申报广州市提质增效试点产业园区,鼓励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园区土地产出效益。

除此之外,该通知中还包含园区产业“栽种”行动、园区企业“育苗”行动、园区服务“绿枝”行动、园区服务“绿枝”行动、园区生态“繁花”行动,目的都是促进广州市软件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VlvIJ4jmXEzQxB6FU8MX68Z3Garw5KsiprFLIxCv7Noo0of3ZRmnFQNBhrDQ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