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背后的真相

作者: 韦金虎 1 ,涂鑫 1 ,谢瑶 1 ,李素芬 1 ,陈翔 1 ,陈贤华 1 ,潘刚熙 1 ,黄忠道 2 ,朱柳君 2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1 检验科;2 核医学科)

点评专家: 陈贤华(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前言

患者因反复腰痛 5 年,病情加重,到我院骨科求治。患者在骨科治疗期间病情发展为不明原因的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为求明确病因进行全院会诊。会诊时发现患者曾有甲状腺切除手术史,遂建议临床加做甲状腺功能检测并邀请内分泌科参与会诊。最终发现引起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背后的真相。经予以左甲状腺素钠片、吸氧、机械通气、降压、雾化、利尿、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案例经过

患者,女,68 岁,因“反复腰痛 5 年,加重伴左下肢麻痛 2 月”入院。患者既往身体素质一般,有颈椎病病史,左上肢麻木、乏力,左手持物不稳,偶有头晕不适,未进行正规诊治,有高血压病史,服用硝苯地平降血压;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曾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

入院检查结果如下:

血常规:红细胞 3.24×10 12 /L,血红蛋白 102.0 g/L。患者血红蛋白偏低,提示轻度贫血。

生化检查:总胆固醇 5.57 mmol/L,甘油三酯 2.4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3 mmol/L,载脂蛋白AⅠ 1.00 g/L,载脂蛋白B 1.22 g/L,脂蛋白(a)480.2 mg/L,载脂蛋白E 6.20 mg/dL,肌酸激酶 588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 50.0 IU/L,乳酸脱氢酶 279 IU/L,α-羟丁酸脱氢酶 208 IU/L,B型钠尿肽前体(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723.30 pg/mL。患者心肌酶及BNP偏高、血脂偏高。

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体温)40.5 mmHg,二氧化碳分压(体温)51.5 mmHg,血氧饱和度 76.2%,氧合血红蛋白 75.5%,还原血红蛋白 23.6%。提示患者有呼吸衰竭。

检验科参加会诊后认为患者有甲状腺切除手术史,建议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查结果提示患者血清T3、T4 明显降低,促甲状腺激素明显升高,提示发生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

临床完善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彩超(图 2.1),显示:甲状腺术后,甲状腺缩小,实质回声减低、欠均匀;颈部甲状腺引流区域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由于患者心肌酶及BNP高,临床继续完善心脏彩超(图 2.2),显示:动脉瓣轻微反流(退行性心瓣膜改变);左室顺应性降低,左室收缩功能在正常范围;心包腔少量积液。

图 2.1 患者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彩超

图 2.2 患者心脏彩超结果

最后,临床予以左甲状腺素钠片 25 μg,1 次/日替代治疗,同时予以吸氧、降压、雾化、利尿、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查体:生命征正常,神志清晰,双肺呼吸音稍粗,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遂予出院,继续予以左甲状腺素钠片 25 μg,1 次/日替代治疗;1 月后到内分泌科门诊复查甲状腺功能及调整剂量。

案例分析

1.检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患者由于甲状腺切除手术导致严重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清T3、T4 降低,同时伴有TSH明显升高。其临床表现可能与甲状腺激素严重缺乏密切相关。

(1)轻度贫血:甲状腺激素的缺乏使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患者出现了轻度贫血的临床症状。

(2)高脂血症: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合成和降解,其降解较明显,释放出脂肪酸和甘油,由于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利用增加,使更多胆固醇从血中清除,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因此,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常伴有高脂血症。

(3)呼吸衰竭:甲状腺激素可保持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对呼吸中枢的正常驱动作用,维持气体交换时的动力,呼吸肌的功能亦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甲状腺激素还可以增加红细胞内 2,3-二磷酸甘油酸(2,3-diphosphoglycerate,2,3-DPG)含量,使血红蛋白与氧解离加快,有利于向组织供氧。在本案例中,患者因切除甲状腺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进而因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患者呼吸频率及深度降低,气体交换动力降低,2,3-DPG含量下降,造成患者肺通气和换气不足,对组织的供氧下降,最终发生呼吸衰竭。

(4)心衰及心包积液:甲状腺激素对心脏有正性变时、变力作用,甲状腺激素不足,心输出量和心率都显著降低,造成血清胆固醇增加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该患者有高血压伴严重缺氧,多种因素造成了心衰的症状。同时,由于心肌代谢降低,从而引起心包膜血管通透性上升,血管内液体和黏蛋白漏出,引起心包积液。同时,心包膜淋巴回流不畅,大量黏蛋白在心包膜上沉积,心包毛细血管有效滤过压升高,反过来促进心包积液的形成。

2.临床案例分析

患者诉腰痛伴左下肢麻、痛,行走困难,有气喘不适,有声音沙哑,偶有咳嗽、咳痰,咳少许白色黏痰,饮水呛咳,夜间有打鼾,有记忆力下降,偶有头晕,血压144/69 mmHg,双肺呼吸音稍粗,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又称黏液性水肿昏迷,是一种罕见的严重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多见于老年女性,通常由多种疾病诱发,临床表现多样,可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临床主要表现为嗜睡、精神异常、行动迟缓、智力减退甚至昏迷,面部水肿、声音嘶哑、皮肤干燥苍白、体温过低、心动过缓、呼吸衰竭、休克及心力衰竭等。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及心电图检查,本例患者有甲状腺切除手术史,符合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引起的心功能异常及呼吸衰竭。

知识拓展

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机体的所有组织,从多方面调节新陈代谢与生长发育,影响器官系统的功能。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分泌不足都会引起机体代谢、生长发育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表 2.1)。

表 2.1 甲状腺激素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注:↑促进或增强,↓抑制或减弱。

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简称甲减危象)又称为黏液性水肿昏迷,是甲状腺功能低下失代偿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状态,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目前,临床上甲减危象无明确诊断标准,常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FT3、FT4 水平降低,TSH升高或不高)诊断。王世义等分析甲减危象 10 例误诊发现,患者存在反应迟钝、食欲不振、胸闷、心悸及全身水肿、呼吸困难、低血糖、重症肺炎、心包积液、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心肌酶异常表现等症状。甲减危象患者呼吸系统常表现为呼吸衰竭。其原因首先考虑呼吸中枢对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反应减低,进而导致肺通气不足,引起Ⅱ型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昏迷;其次,此类患者存在大量胸腔及腹腔积液,导致肺容量减少;另外,此类患者鼻咽喉部黏液性水肿及巨舌致上呼吸道梗阻。甲减危象患者心血管系统表现为非特异性心电图异常、心动过缓、心脏扩大、心脏收缩力下降及休克,部分患者有大量心包积液和严重心肌病。

治疗甲减危象的关键在于及时识别和纠正导致病情加重的原因,并补充足量的甲状腺激素。若甲减危象患者出现Ⅱ型呼吸衰竭,建议尽早行机械通气治疗,即使在予以左甲状腺素治疗过程中,仍需密切监测呼吸功能,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

案例总结

本案例中的患者为甲状腺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多年来未规范诊疗,入院治疗腰痛时出现了黏液性水肿、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濒临死亡。会诊后,一方面,考虑甲状腺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时采用机械通气;另一方面,补充甲状腺素来替代治疗而抢救成功。因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要早诊断、早治疗,以期达到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标。

通过一份甲状腺功能的报告最终找到了患者呼吸衰竭的真相。这提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检测工作,还应深挖检验数据本质,并紧密联系临床,这样才能提供有价值的诊疗信息,并最终使患者受益。

专家点评

甲减危象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平时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在遇到如感染等应激因素的情况下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加重,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并且危及生命的一种危急情况。甲减危象的诊断依据主要是患者的临床表现(嗜睡、精神异常,行动迟缓、智力减退甚至昏迷、面部水肿、声音嘶哑、皮肤干燥苍白、体温过低、心动过缓、呼吸衰竭、休克及心力衰竭等),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T3、T4 显著降低等)。甲减危象患者如果有低体温,一定要注意保温或是给予升温治疗;如果有感染,还要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

参考文献

[1]朱文青,冯学敏,林佑善,等.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并发呼吸衰竭及粘液性昏迷二例[J]. 中华内科杂志,1991,30(7):437-438.

[2]王世义,费爱华. 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十例误诊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2019,32(11):6-10.

[3] DHAKAL P, PANT M, ACHARYA P S, et al. Myxedema Coma with reversible cardiopulmonary failure: A rare entity in 21st century[J]. Maedica, 2015, 10(3): 268-271.

[4] MAJID-MOOSA A, SCHUSSLER J M, MORA A. Myxedema coma with cardiac tamponade and severe cardiomyopathy[J]. Proceedings(Baylor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2015, 28(4): 509-511.

[5] SALOMO L H, LAURSEN A H, REITER N, et al. Myxoedema coma: An almost forgotten, yet still existing cause of multiorgan failure[J]. BMJ Case Reports, 2014, 2014: bcr2013203223. OqwLRieqjwQNhPaHoiP4kGRDdaKaoDCv+BwEU9pn4Bd2w0x4Rux0J1YyP6T+OM+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