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阴条岭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巫溪县东北部,地处渝、鄂两省交界处,介于东经 109°41′19″—109°57′42″和北纬 31°23′52″—31°33′37″之间;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是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的重点之一,对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阴条岭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多样,物种丰富,植被繁茂,拥有长江中上游保存较为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为大型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大型真菌通常指能产生大型子实体的一类真菌,包括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部分种类。大型真菌的子实体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入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生态环境部和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等相关项目的资助下,笔者项目组在渝东北地区开展了大型真菌资源的县域调查,在阴条岭自然保护区采集了数百种大型真菌;笔者项目组自 2020 年起对阴条岭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详细调查,对采集的大型真菌依据其彩色照片、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结合显微观察和查阅有关资料进行了鉴定,共计鉴定出大型真菌 20 目 78 科 215 属 414 种。其中:担子菌 14 目 59 科 179 属 366 种,子囊菌 6 目 19 科 36属 48 种。同时,在调查基础上对阴条岭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资源价值和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充分展示阴条岭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资源现状及生物多样性管护成果,特著此书以记之。
本书分概述和大型真菌分类描述两个部分,概述部分介绍大型真菌生物学性状和阴条岭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便于有关人员了解、掌握大型真菌的分类学知识以及阴条岭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大型真菌分类描述部分按子囊菌类、伞菌类、非褶菌类、胶质菌类、腹菌类五个大类对大型真菌进行分种性状描述,包括物种的拉丁学名、系统地位、形态特征、在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分布以及资源价值等,同时对每个物种提供了一至多张照片。
本书所载调查研究结果,丰富和完善了阴条岭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本底,并为该地区及渝东北大巴山保护优先区大型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本书同时可作为相关科研工作者的参考资料和蕈菌爱好者、大众读者的有益读物。
鉴于知识和能力有限,编写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家辉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