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豆制品里营养价值最高的食品,应该就是腐竹。我们老家把腐竹叫作油皮,有的地方叫腐皮,有的地方叫豆皮。腐竹是什么样的呢?你们可能见到的是卷成一卷的,我们老家不是,是片状的,摞在一起,特别脆。腐竹在我们那个年代是一个高级营养品,印象中招待贵宾的时候要用到的。大家熬小米粥的时候,如果小米粥够新鲜,没有风化,没有放置过长时间导致营养成分流失,那么熬的时候,上面都会浮起一层膜,黏糊糊的,有人称之为米油。其实它不仅是米油,它是小米最精华的东西,就像我们现在说的蛋白质、脂肪凝结在一起。我们还是学中医那种宏观的、整体的、把握全局的认识事物的方法。熬牛奶的时候,上面也会浮起一层膜,人们叫它奶皮子,其实这也是牛奶里最精华的东西。
我小时候在我妈的老家阳高县上深井村待过,我妈的奶奶家旁边就住着一户磨豆腐的。我那会儿是小孩子,大人盛一斤豆子去换豆腐,我就跟着去看人家怎么磨豆腐。一口大铁锅,锅底烧的柴火根据火候的需要调整,有时添硬柴火,就是木头;有时添软柴火,就是庄稼的秫秸秆。大铁锅做豆腐,需先熬好豆浆,煮沸以后转成小火,这时上面会结一层黄色的油皮。我现在还记得他们挑油皮的样子,拿一根秫秸秆从边上伸进去往中间不停地插,插到对面,慢慢撩起来,一个半圆形的油皮就出来了,然后夹在旁边晾干。所以我见过的腐竹是片状的,不是卷成一卷的。
大概隔五六分钟可以再挑一张,挑十来张以后,基本上锅里最精华的东西就没了,剩下的开始点卤,待凝结成块后,放到槽里压上石头就变成豆腐了。所以豆腐好不好吃,根本原因在油皮,被挑走的油皮越多,豆腐就越不好吃。所以,当时我跟农场的学生做豆腐,就说做一锅不挑油皮的豆腐,也就是精华还保留在豆腐里。可以在家里自己做油皮,外面的腐竹也不知道是好是坏,毕竟连鸡蛋都能人工合成。所以,好的腐竹有豆香味,还有韧性,有嚼头。现在的腐竹一般都是干的,烧、炒、拌、炖,都非常好。
自己做腐竹的方法如下,先准备黄豆,最好是非转基因的,不那么圆的黄豆。黄豆先泡一晚上,第二天挑去歪七扭八的,然后用料理机或搅拌机打碎。打碎了以后,拿纱布把豆皮过滤出去,剩下的就是纯粹的豆浆。有的地方大规模做豆皮的时候,先经历了脱皮的工序,家里制作没必要那么复杂。过滤完了以后,再拿清水把纱布从外面冲洗一下,获得更多的豆浆。放在锅里先慢慢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保持锅内豆浆不沸腾。你就在边上等着,上面一会儿就结出一层膜,一般扒在锅边上,因为锅边温度较高会发生粘边。可以拿筷子从锅边上先戳一圈,让它跟锅分离,然后从中间夹住提溜起来,旁边准备一个晾晒的地方,把它放上去晾干,现吃现做也可以。
我算了一下,基本上一斤豆子能出六到八张腐竹,再多的话,就没法凝结了。剩下的豆浆怎么办?喝呗,也可以倒了。自己做了以后,留着放干燥,以后做菜的时候可以用。另外腐竹一般都用硫黄加工保存。咱们国家制造腐竹的地方有很多,最早是江西。为什么叫腐竹?据说是因为裹成卷的状态有点儿像竹子。
科学研究发现腐竹里含有多种矿物质,还能补钙,治疗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发育,其实就是浓缩的补肾的精华。所以现在吃腐竹,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降低胆固醇,防止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都有一定的功效,几乎适合所有人群食用。但患尿毒症和尿酸高的人不大适合吃豆腐或腐竹,因为肾脏的排毒的能力下降了,再吃豆腐或腐竹补肾,会进一步减弱肾的排毒能力。他们应该吃点甘甜的东西泻肾。
以后,再根据需要讲点儿腐竹的食谱。在我看来这是主食当菜吃,而且是作为一个很高级的菜来吃的一个很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