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初版于1999年,那时拙著《天学真原》问世已八年,略邀虚誉,次年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此时已重印及再版数次,还在台湾地区出了繁体版(1995),有好友称赏谓之“如侦探小说般好读”(田松教授语),但也有好友认为“不够通俗”(已故戈革教授语)。那几年我对中国古代天学又有了一些新的考察和思考,恰遇上海人民出版社约稿,遂有姊妹篇《天学外史》之作,书中论述内容,正可与《天学真原》相互补充和印证。
写作《天学外史》时,因“不够通俗”之评言犹在耳,不免更加注意,力求深入浅出,方便读者,希望妹妹比姐姐更有亲和力。但成效如何,并无把握。况且我尽管做了不少“通俗”努力,但仍保留最基本的学术文本形式,提供了比较重要的史料和文献出处。
结果出版三年后,2002年,本书意外获得首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佳作奖,大陆地区共五种著作获此荣誉。我一向不认为自己曾参与过“科普”工作,写本书时,也未将它作为“科普著作”来写,谁知却获此“科普大奖”。古人所谓“不虞之誉,求全之毁”,信有之乎!不过看来我在此书上的“通俗”努力,是获得认可了。
此次新版,内容保持不变,但因重新编辑排版,版面较初版美观了许多。
江晓原
2016年4月28日
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