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外史研究的三重动因:

科学史研究自身深入发展的需要,此其一也。

科学史研究者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的需要,此其二也。

将人类文明视为一个整体,着眼于沟通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此其三也。

前两种动因产生于科学史研究者群体之内,第三种动因则可能吸引人文学者加入科学史研究的队伍中来——事实上这种现象近年在国外已不时可见。

就天文学史这一研究领域而言,随着“外史倾向”的兴起,正日益融入文明史-文化史研究的大背景之中,构成科学-文化交会互动的历史观照。与先前的研究状况相比,如今视野更加广阔,色彩更加丰富,由此也就对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学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说来,今天的天文学史研究者既需要接受正规的天文学专业训练,又必须具备至少不低于一般人文学者的文科素养。在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日益分离的今天,上述苛刻的条件已经极大地限制着天文学史研究队伍的补充,更何况又是在学术大受冷落的时代!

然而稍可庆幸者,是天文学史这样一个小分支学科并不需要多少研究者去从事,而满足上述苛刻条件同时又肯自甘清贫寂寞的“怪物”,以中国之大,大约总还是会出现几个的吧?我想这就够了。 QJTI5HOgeDhxNTQMjKTWTh1VUW96u64bvmFnkLwj4hIG9aCkPPRdFkDeXEogcCu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