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的专业天文学史研究可以标举出两大特点:其一为充分运用现代天文学原理及方法,从而保证研究工作具有现代的科学形态;其二则是远绍乾嘉考据之余绪,并以整理国故、阐扬传统成就为己任,并希望以此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两大特点决定了研究工作的选题和风格——基本上只选择内史课题,以考证、验算及阐释古代中国天文学成就为指归。

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中国天文学史研究在内史方面渐臻宏大完备之境。这些研究成果中有许多是功力深厚之作,直至今日仍堪为后学楷模。代表人物有席泽宗、薄树人、陈美东、陈久金等。能够比较集中反映这方面主要成果的,有前面提到的两部同名《中国天文学史》、潘鼐的《中国恒星观测史》、陈久金的论文集《陈久金集》和陈美东的《古历新探》。其中值得特别提到的是1955年席泽宗的《古新星新表》及其续作,全面整理了中国古代对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的记载并证认其确切的天区位置,为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天体物理学发展的新高潮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长期历史资料,成为中国天文学工作在国际上知名度最大的成果(参见本书第13章第3节)。此举也为中国天文学史研究创生了新的分支——整理考证古代天象记录以供现代天文学课题研究之用。 中国天文学史研究成果之宏富,使它雄踞于中国科学史研究中的领衔地位数十年,至今犹如是也。 t209p/EHXA27PyuCkEn1GTDp3GmiWoX/r7+/Te5otHI6udTUERt02EuX1Ij4/Ef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