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髀算经》所述盖天宇宙模式中,天与地的形状如何,现代学者们有着普遍一致的看法,这里举叙述最为简洁易懂的一种为例,作为这种看法的代表:
《周髀》又认为,“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天和地是两个互相平行的穹形曲面 。天北极比冬至日道所在的天高60000里,冬至日道又比天北极下的地面高20000里。同样,极下地面也比冬至日道下的地面高60000里。([20]。[16]和[19]的页136中都持完全相同的看法。)
然而,同样普遍一致的,这种看法的论述者总是同时指出:上述天地形状与《周髀算经》中有关计算所暗含的假设相互矛盾。仍举一例为代表:
天高于地八万里,在《周髀》卷上之二,陈子已经说过,他假定地面是平的;这和极下地面高于四旁地面六万里, 显然 是矛盾的。……它不以地是平的,而说地如覆盘。([19],页136)
其实这种认为《周髀算经》在宇宙模式中天地形状问题上自相矛盾的说法,早在李淳风为《周髀算经》所作的注文中就已发端。李淳风认为《周髀算经》在这一问题上“语术相违,是为大失”([1],页28)。
但是,所有持上述说法的论著,事实上都在无意中犯了一系列不太容易发现的疏忽。从问题的表层来看,这些疏忽似乎只是误解了《周髀算经》原文语句,以及过于轻信前贤成说而递相因袭,未加深究。然而再往深一层看,何以会误解原文语句?则原因很可能是对《周髀算经》体系中两个要点的意义认识不足,这两个要点是:“日影千里差一寸”和“北极璇玑”。以下先依次讨论这两个要点,再分析对原文语句的误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