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斡难河的库里勒台

1206年春天,在斡难河源头,已然统一蒙古各部的铁木真召集大会,竖起九脚白旄纛,被诸王和群臣推尊为“成吉思汗”,意为强者之汗。原先的蒙古共主号称古儿汗,但曾享有此尊号者一一败亡,萨满阔阔出提出“不宜采用此有污迹之同一称号”,以故改称。 儒家经典将此类聚集称为“大会诸侯”或“大和会”,蒙古人叫作库里勒台。铁木真在会上公布了早期蒙古法典“札撒”,任命了九十五个千户的首领,加上强大的亲卫军,已超过十万铁骑。姚从吾先生认为蒙古人尚白,重九,以“九脚白旄纛”象征至高无上、幸福吉祥的可汗座旗,而因无实物流传,不详其具体形制。札奇斯钦补充为“大白旗上端悬白马尾九束”,解释较为合理。 白色的马尾随风飞动,状若游丝,故又称“建九游白纛旗”。此次库里勒台后,蒙古骑兵挥师奔袭西夏,接下来是视为世仇的金朝,战旗所指,无不望风披靡。

斡难河为黑龙江的北源,距离同出于肯特山东麓的克鲁伦河不远,为铁木真所在部落的世居之地。克鲁伦河经贝尔湖、呼伦湖与额尔古纳河相连,是为黑龙江的南源,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就在河之右岸,水草丰美,时有合答斤、塔塔尔、弘吉剌等部落,皆称强大。与阿保机、阿骨打的开创帝业高度近似,铁木真也是由同族兼并开始崛起的,也打着奉旨行事的旗号,也与金朝官军有过很多真真假假的合作,势力渐渐壮大,数年后掌控了呼伦贝尔。他是沿斡难河统兵东进的,却不知是否到过两源交汇的黑龙江干流?

统一蒙古各部之后,成吉思汗的作战方向是向西和向南,对这条大河似乎并未过多关注。1225年春,他在攻灭中亚强国花剌子模后率部返回,在土拉河畔的和林住下,休养生息。此时欧洲的基辅等地已被术赤率领的蒙古大军拿下,而金朝虽在中原一带苟延残喘,却失去了整个大东北。未见成吉思汗巡视黑龙江流域,这位“一代天骄”终生忙于征战,最后死在讨伐西夏的途中,没能将治理新征服的地方提上日程。控制黑龙江上中游广袤地域的,是其幼弟铁木哥斡赤巾等东道诸王,各设王府,在封地享有高度自治权。而黑龙江下游与乌苏里江迤东濒海地方为东真国,国王蒲察万奴背叛金朝自立,表面上奉蒙古为宗主国,暗地里却在悄悄做大,甚至还建立了自己的海军。窝阔台登基后有所觉察,发兵讨伐,活捉了蒲察万奴,东真国被改造为一个傀儡政权,又延续了数十年。

1271年12月,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随后定都北京,再数年攻灭南宋,建立了大一统的元朝。他尊重儒学,兼采汉法,设立中书省,在地方上实施行省制,国家治理开始走上正轨。登基不久,忽必烈即遣使诏谕日本国君臣,命其降服,日人不从,甚至屠杀整个使团。元廷定议发兵征讨,在高丽设立征东行中书省,亦称都元帅府。至元十一年(1274)和十八年(1281),元军两次越海进击日本,皆不利。尤以第二次东征损失惨重,十四万大军死伤与被俘大半,其中至少有三千人来自开元路征调的女真族。忽必烈自然咽不下这口气,一直惦念着第三次东征,不光在江淮征集民船,在江南、山东和高丽制造大型海船,还“命女直、水达达造船二百艘及造征日本迎风船” 。至元二十年春,第三次征伐日本的军事规划启动,元廷开始调集军队,操练水师,配属在大都制造的新式火炮(回回炮),并在多地打造舰船;几乎在同时,对库页岛的征讨也展开部署,“命开元等路宣慰司造船百艘,付狗国戍军” 。两大军事行动的策划应有密切关联,皆指向忽必烈一直耿耿于怀的日本,一南一北,两面夹击的意图甚明。而两方面的进展都不顺利,对库页岛用兵一拖再拖,《元史》卷十三载:

辛亥,征东招讨司聂古带言:“有旨进讨骨嵬,而阿里海牙、朵剌带、玉典三军皆后期。七月之后,海风方高,粮仗船重,深虞不测,姑宜少缓。”

此奏在至元二十一年八月,忽必烈为此役不仅设立了专门机构——征东招讨司,还征调了杰出将领阿里海牙等三路大军。征东元帅府应组建于此际,“授杨兀鲁带三珠虎符,为征东宣慰使都元帅”“以万人征骨嵬”。 至于这次征东之役的过程和细节,几乎没看到什么记述,但可确知的是:元朝大军攻占了库页岛,并在岛上长期驻军。《高丽史》“忠烈王十三年九月”有一条记载:“东真骨嵬国万户帖木儿,领蛮军一千人,罢戍还元。” 蛮军,指的是汉人的军队,即前面提到的“狗国戍军”。这位帖木儿应是元朝领兵大员,被冠以“东真骨嵬国万户”的头衔,说明高丽人对东真国印象极深,也把库页岛视为东真的辖区。

黑龙江下游的“征东元帅府”位于何地?未见史料有明确记载。元代大文人黄缙《札剌尔公神道碑》作“东征元帅府”,并对其所在的山川形势和居民状况有一段描述:

东征元帅府,道路险阻,崖石错立,盛夏水活,乃能行舟;冬则以犬驾耙行冰上。地无禾黍,以鱼代食。乃为相山川形势,除道以通往来,人以为便。斡拙、吉烈灭僻居海岛,不知礼义,而镇守之者抚御乖方,因以致寇。乃檄诸万户,列壁近地,据守要冲,使谕之曰:“朝廷为汝等远人不教化,自作弗靖,故遣使来切责,有司而存等令安其生业。苟能改过迁善,则为圣世之良民,否则尽诛无赦。”由是胁从者皆降,遁于岛中者则遣招之,第戮其渠魁,余无所问。

根据这段记述,多数历史地理学者认为该帅府设在奴儿干之地,再具体一点,就是黑龙江口上溯约三百里右岸的特林。而史料匮乏,证实与证伪都不易,但疑问是难免的:既然是准备攻打库页岛,为什么要将元帅府设得那么远呢?且它并非一个普通的帅府,而是佩三珠虎符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文武属员众多,拥有数万精兵、千艘以上舰只,特林岬下河滩狭窄,水流湍急,又怎能容纳得下?

东真之地,元初作为成吉思汗幼弟斡赤巾的封地,此际为其后裔乃颜领有。乃颜对朝廷颇有异心,加上女真人对繁重徭役的不满,一场酝酿已久的变乱终于在至元二十四年四月爆发。这是一场成吉思汗子孙的大对决,乃颜联络海都等西道诸王兴兵作乱,忽必烈御驾亲征,在呼伦贝尔与叛军遭遇,乘坐的象舆遭到激烈攻击,几乎丧命。但朝廷毕竟兵多将广,又配备了新式火炮,迅速粉碎了东道诸王的叛乱,“带头大哥”乃颜被拿获摔死,尸体扔进河里。成吉思汗二弟合赤温的孙子哈丹不服,率部袭扰官军,活动范围从黑龙江上中游至下游,最后死于鸭绿江畔。之后,黑龙江上游的大部分地域,被划归岭北行省,中下游则由辽阳行省的开元路管辖。因为有不少女真人为乃颜旧部,参加了叛乱,平定后被分批流放至扬州、滨州等地屯田。而下江一带也成了流放犯人的地方,不断有些官员“杖流奴儿干之地”“窜于奴儿干地”。 2XKYNKyUWr2bR16q4Kr9W+K58Amf805B9p3dpns1DeIAr78fc1XFg6yjyfTkLuM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