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在我国古籍中有北海、柏海、小海、菊海、于尼陂、柏海儿湖等名称,“苏武牧羊”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那是匈奴单于庭与大汉朝廷的角力,匈奴将持节来使的中郎将苏武扣留,囚禁逼降不得,令在贝加尔湖畔牧羊为生,十九年后才放回。
在他之前,汉朝名将霍去病北击匈奴,出代郡塞二千余里,连战皆胜,“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一般认为此翰海即北海,亦即贝加尔湖。匈奴族源复杂,在漫漫历史上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也极为复杂,对峙和激烈交战有之,通使通婚与和睦相处有之,称藩称臣甚至迁入内地也有之,直至匈奴汗庭西迁,在西亚和欧洲大展拳脚。
而环贝加尔湖地域仍生活着蒙古等北方民族,北魏、辽、金诸王朝皆控驭此地,元朝建立,属于岭北行省。
到了17世纪30年代,哥萨克听说了贝加尔湖。
掠夺财宝是哥萨克东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与布里亚特人交战时,他们发现对方的马鞍和军刀多有银饰,当地女子也佩戴金银首饰,又从俘虏口中得悉贝加尔湖有金矿银矿,于是托木斯克督军就在给莫斯科的报告中大肆渲染,获得批准,开始寻找这一大湖。
1629年春天,叶尼塞斯克首任督军赫利普诺夫率一百三十名哥萨克乘坐二十只平底船出发,航行至伊利姆河河口,留下二十名士兵看守船只,又派遣三十人去勒拿河侦察,自己带领剩下的八十人从陆路赶往安加拉河上游,希望越过贝加尔湖去寻找传说中的银子。途中遭遇布里亚特武装拦截,双方激烈交锋,哥萨克获得胜利,但也折损颇多。赫利普诺夫带着俘虏和抢劫的财物回到伊利姆河口过冬,次年死于酷寒之中,这次行动也就此完结。
沙俄的督军也试图招抚布里亚特人,想了许多办法,甚至派人送回俘虏示好,但几乎没有多少效用。1630年夏,他们放弃远程征剿的思路,重新开始堡垒战术,在安加拉河的奥卡河口修筑军事要塞——布拉茨克城堡,并于次年建成。这是俄国人在布里亚特领地上建造的第一座城堡,也是他们在叶尼塞河到勒拿河之间的一个重要据点,向南约五百公里可至贝加尔湖,向东北则很容易进入勒拿河流域。俄国人对这个城堡的命名也颇费心机,选取的是布里亚特一个重要部落的名称,可作用不大,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多少原住民愿意缴纳实物税。哥萨克曾尝试从勒拿河向贝加尔湖迂回前进,遭到布里亚特人的顽强抵抗。只好暂且停止,转而向勒拿河下游进攻。那里是雅库特人生活的地方,出产优质貂皮,由于族人稀少,反抗力比较薄弱。哥萨克又发现了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域,迅速在这里建造了库特城堡,此乃他们在勒拿河上的第一个据点。熬过严冬,库特城堡的哥萨克乘船下航,在勒拿河中游兴建了雅库茨克城堡。
此堡筑成于1632年,为明崇祯五年、后金天聪六年。皇太极打压异己,南面独坐,亲征蒙古察哈尔部,返程时耀兵大同、宣府和张家口;而明朝先是内乱,复有叛军,再加上黄河决口,对后金军处处保持克制。南北两大政权,关注点都不在外东北地区。
1635年冬天,布拉茨克被布里亚特人攻破,所有驻军都被杀光,武器弹药被抢走。次年春,叶尼塞斯克督军派兵前往报复,击溃布里亚特人,扩大了收税范围。他们侦知勒拿河距贝加尔湖很近,另派尤列夫去寻找通往该湖的捷径。尤列夫精干坚韧,招募到五十名哥萨克,即伐木造船,带着粮食和武器出发。勒拿河发源于贝加尔山西坡,距大湖仅七公里,而尤列夫等不知方位,乘船向下游划去,结果误入了北冰洋。那可是三四千公里的遥远航程,沿中西伯利亚高原东缘曲折向北,直接到了北冰洋的拉普捷夫海。他们在那里左右摸索,待了两个冬天,营建扬斯克等城堡,并不忘向原住民征收实物税。俄国史学家科斯托马罗夫写道:
尽管气候严寒,尽管哥萨克自己必须拖着小木船走,尽管冬天在零下40度冰冻的旷野里没有生活资料,又在野蛮的、陌生的、敌视的部落中间生活,但是,任何情况都不能阻止这些不知停步的英雄好汉。
所写颇为真切,只是有意忽略了这些英雄好汉的抢劫杀戮,忽略了他们带给原住民的灾难。
贝加尔湖是哥萨克最重要的目标,屡屡受挫,仍不改初衷。从1640年始,雅库茨克不断派出军队前往勒拿河上游,修筑上勒斯克城堡,挤压布里亚特人的生存空间。1644年,哥萨克五十人长伊凡诺夫率部突袭贝加尔湖中的鄂尔洪岛,那是布里亚特人的神圣之地,距岸二十多公里,却也挡不住狂妄的哥萨克,布里亚特部落大败,不得不答应缴税。伊凡诺夫带着人质和战利品返回上勒斯克,留下三十六人在岛上继续勘察,未想到布里亚特人乘入侵者陆续离开,暴起反抗,将最后一拨约二十二名哥萨克全伙报销。布里亚特人对哥萨克切齿痛恨,就在当年秋冬之际,两次围困上勒斯克,虽然未能攻陷该堡,却也赶走了他们的马匹和牲畜,使殖民者一冬天没得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