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香树的原产地仅局限于日本和中国东部,尽管它在可以生长的地区都成了极受欢迎的景观树,但连香树曾经分布得更为广泛。在北美、格陵兰岛、西欧和西伯利亚的沉积物中,连香树属化石十分常见,这意味着连香树早在数百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且远远早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开始欣赏它们的时间。
连香树是亚洲最高的开花树木。作为一种快速生长的落叶树,它具有广阔的圆形树冠,直立的树干通常多枝且贴合紧密,树皮扭曲并带有沟痕,宽广的分枝间隔适宜,这些特征让我们很容易把它识别出来。连香树的纹理与大多数其他的树木不同,它长得很高,在主枝的末端辐射生长出突出的分枝。同时,多节的“短枝”沿着树枝自然生长,每个短枝在生长季节都会长出一片叶子,它们每年最多延伸生长几毫米。就像银杏一样(见第255页),短枝的突出程度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增加,这使得成熟的连香树没有遮蔽的内部枝条在夏天显得枝繁叶茂,在冬天则显得有些凹凸不平,好在并不难看。
大多数连香树的新叶呈现出古铜色或橄榄绿色,甚至还有紫色。由于连香树的叶子是圆形或者心形的,所以很容易识别,它与紫荆属(
Cercis
)的南欧紫荆
和紫荆有些像—尽管要小得多—正是由于这种相似性,才有了连香树属的学名
Cercidiphyllum
,即紫荆(
Kerkis
)和叶子(
phyllon
)。连香树的叶脉令人印象深刻,叶片边缘有细微圆齿且下弯,沿着细长的枝条紧密地对生。生长在短枝上的叶片通常更大更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连香树的叶片是蜡质的,背面通常为蓝色,而且叶片上有一种干燥的土豆皮的感觉,这令雨水以水珠的形式流下来,而水好像从未真正接触到叶子的表面。黯淡的蜡质似乎也能增强阳光在冠层中的吸收和传输,而不是将其反射出去。假如在灿烂的阳光里站在树下,可以看到每一片叶子都像是从里面被照亮了。
连香树的变种主要体现在春季时新生叶片的颜色深浅,以及整体的树冠形状。颜色最深的叶片多源自中国(该变种有时被称为中华连香树,
C. japonicum
var.
sinense
),它们的叶色变异较多。中华连香树的幼苗经过园艺师的选育,便得到了“红狐”(Rotfuchs)
这个品种,它的小叶片在新叶时几乎是紫黑色的,待成熟后会褪成褐红色。起源于日本的连香树通常在叶形和颜色上与意料之中的一致。尽管如此,或许所有连香树中最著名的就是可以追溯到1635年的一个古老的日本品种,叫作“盛冈垂枝”(Morioka Weeping)。盛冈垂枝是一种优雅的垂枝连香树,主枝直立,侧枝优美地层流而下,它可以长得很高,树冠开展,与“垂枝”欧洲水青冈(
Fagus sylvatica
‘Pendula’)的特性相似。现存的盛冈垂枝都来源于日本北部盛冈市附近的龙源寺里的一棵植株。虽然还有其他几种垂枝和黄叶的连香树品种存在,具有垂枝和彩色叶片的植物在花园中也很常见,但这种突变在大自然中实属罕见。
很少会有害虫打扰连香树,虽然你偶尔能看到切叶蜂( Megachile )切出完美的圆圈,但它们几乎不会对树木造成伤害,而且还会效仿叶片边缘的圆形弧线。投机取巧的枯叶蛾毛虫( Malacasoma )有时会把巢穴搭在连香树的树冠上,却很少引发无处不在、摄取广泛的害虫侵袭,而且它们和切叶蜂通常就是昆虫来袭的极限了。病害在连香树中也很少见。虽然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很少,但连香树的化学性质显然在阻止食叶动物和致病微生物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如果你确实在自然景观中发现了已经死亡或垂死的连香树,一定是由于那些树木遭受了干旱胁迫,因为连香树对水分的需求和它通常的健康状况一样引人注目。
连香树属植物为雌雄异株(有单独的雄株和雌株),它微小的花通过风媒传粉。春天叶子萌发之前,在成熟的树枝上排列而生的短枝间会开出成百上千朵猩红色的小花。春天最美好的日子就从花朵在晨曦中沐浴开始,就像许多微小的红宝石一般。在雌树上,受精的花朵变成了一簇簇直立的种皮,如同一串串小香蕉,充满更微小的有翼种子。到了八月,干燥的果实裂开,数千粒微小的种子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旋转着飘落到地面上。
虽然阴生植物通常不那么艳丽,但在秋天,簇叶丛生的连香树植株会焕发出柔和的温暖色彩,有黄色、珊瑚粉、红色和黑紫色,通常每次只有一根树枝改变颜色。如果这还不足以让人推荐它的话,那么连香树还有与众不同之处—它衰老的叶子闻起来带有焦糖的味道,有点像草莓、成熟的苹果或是棉花糖。到了那个时候,所有叶子都散发着一种沁人心脾的香味,就像夏季干旱期的落叶一样。如果深奥的化学名词不会破坏它的神秘感和吸引力的话,那么必须在此解释一下,这种甜味正是来源于叶片中储藏的淀粉被分解时所产生的麦芽糖(一种具有芳香的糖)。在花园里,当香味袭来时,人们会不由地放慢脚步,甚至停下来享受一番,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连香树的枯叶也会是这种美妙气味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