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这是革命,不是造反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提到它,很多人就会想到神魔乱战的《封神榜》,或是满坑满谷、让人看得头皮发麻的人殉祭祀坑。

但是抛开人们脑海中的刻板印象,商朝其实在夏朝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个更加恢宏的盛世,它强而有力地统治着天下,它的工匠铸造出硕大精美的青铜器,它战无不胜的军队横扫四方,它的百姓为祭祀祖先可以不计成本进行人殉。

伟大的商朝不是一下子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在成为一个王朝前,它经历了数度变迁。

商的历史并不比前任夏朝短。

传说,在上古的五帝时期,帝喾有一位妃子叫简狄。一天,简狄在河里洗澡,突然从天上飞来一只玄鸟。玄鸟落在她面前,下了一颗蛋,然后飞走了。看见超自然的神奇一幕,简狄觉得老天肯定是选中了自己,于是她把那颗蛋吃了,立马就怀了孕,之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名叫契,是商人的老祖先。

传说故事不能当真,不过商人倒真的一直把玄鸟当作自己的图腾,这也是《诗经》里《玄鸟》一诗的开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的由来。

契长大了,一表人才。当时正逢洪水泛滥,舜命令大禹治水,契自告奋勇前去帮忙。由于治水有功,舜把“商”这块地方赐给了契,并赐他姓“子”。后来,契的后代便称自己为“商人”,历代的商人领袖则都姓“子”。

商人属于东夷族,活跃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地区,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由于环境好,吃得好,加上自身努力,商人迅速成长为一个强大势力。

虽然商人势头强劲,但在当时夏才是天下的老大,面对夏,商人还得老老实实。原本这样的格局还能延续,可夏朝偏偏出了一个败家子——太康!“猎瘾”少年太康沉迷打猎,赖在外面不回家,后羿趁机夺取了夏都,夏朝亡了国。

太康失国后,天下大乱。此时的商人领袖名叫相土,他抓住机会,带领商人开始野蛮发展。此后,商人的势力就如同一棵突然迎来阳光雨露的小树,一个劲儿地猛长,对此《诗经》里写道:“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相土把事业搞得轰轰烈烈,四海之外无不臣服于他。)

不久后,少康复国,这时少康忽然发现,曾经夏朝的跟班小弟商人已经变成了东方一霸,作为天下领袖的少康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与商人的关系。好在商人的势力在今天的河南以东地区,夏朝的核心区域则在河南中西部,双方各自发展互不打扰,暂时相安无事。

对于新兴的势力,与其对抗不如拉拢。少康任命商人的新任领袖祖冥为水正,负责治理水患。祖冥作为水利总工程师,充分发扬了劳模精神,最后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随着时间推移,商人的杰出领袖层出不穷,而夏朝却不断涌现不着调的君主。

历经数百年,夏朝在传到第14位君主孔甲时已经是一个超级老店了,然而人们看到继位的孔甲时却丝毫感受不到老店的安心,而是都感到慌张。孔甲从小就是不良少年,现在国家落入他的手中,不衰败才是见鬼了。

其实,孔甲本该与君主之位无缘。孔甲的父亲不降是夏朝的第11位君主,他在位期间战功赫赫,是一个明君。然而“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句俗语不适合不降,他发现儿子孔甲是一个问题少年:不爱学习、性情乖僻。如果把国家交给孔甲,肯定要乱套!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国家,为了夏后氏,不降最终决定把位子传给自己的弟弟扃(jiōng),孔甲就这样失去了继位的可能。

扃死后,他的儿子廑(jǐn)继位。孔甲内心愤怒又憋屈,几乎处于疯狂的边缘。

熬了多年,廑终于病入膏肓。传说廑临死前有十日并出,天气异常炎热,就是在这种异象出现的时候,孔甲继位了。

熬死了父亲、叔叔、堂兄弟,隐忍了那么多年,孔甲终于登上最高位。他兴奋、得意,开始拼命地放纵,祭祀神鬼、淫乱宫廷都是他的宣泄方式。

传说天上降下两条龙,一公一母。孔甲认为这是祥瑞的征兆,得把绝世神兽好好养起来,为此他找了一个叫刘累的饲养员,赐名“御龙氏”,让他贴心照顾神龙,千万不能让神龙饿了病了。

之前从来没有人养过龙,作为养神龙第一人,很多饲养技术是要刘累自己摸索的。刘累没想到,摸索着摸索着他竟养死了那条母龙!

刘累内心无比慌张,如果让孔甲知道母龙死了,下一个死的恐怕就是自己!为了讨好孔甲,刘累偷偷把母龙的肉做成肉酱,献给孔甲品尝。

俗话说,地上驴肉,天上龙肉。从未吃过龙肉的孔甲为肉酱疯狂点赞,表示还想再吃一顿。刘累慌了,没想到孔甲是一个吃货,现在只剩一条公龙,如果孔甲一直想吃,自己去哪里弄那么多条龙?为了保命,刘累跑了。

时间在孔甲胡闹中飞速流逝。老板不干活,公司要倒闭;君主不干活,天下会大乱。果然,之前归附夏朝的诸侯们不满孔甲的统治,纷纷伺机叛乱,天下动荡不安。

不着调的孔甲把夏朝祸害了个透,夏朝从此进入倒计时,史书上把这段历史称为“孔甲乱政”。

孔甲死后,其子皋继位。皋死后,其子发继位。发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继位时,各个部落首领前来朝拜并在他面前翩翩起舞。

人死之前会回光返照,王朝灭亡之前大概也不例外。不过对于行将就木的夏朝来讲,再贤明的君主也救不回了。

发死后,他的儿子桀继位。

这个人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是古代昏君排行榜上的第一名,第二名则是商朝的末代君王纣,所以后世人在骂昏君时,都会说:“你和桀、纣一样!”

人不会天生是坏种,桀早年也曾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君主,还率军打败来犯之敌。有一次,桀在攻打岷山一带的部落时俘获了两名当地女子,这两个姑娘不光貌美如花,而且名字也好听,一个叫琬,一个叫琰。桀被这两位姑娘深深吸引,陷在她们的温柔乡里不能自拔。为了追求爱情的自由,打破婚姻的牢笼,桀甚至义无反顾地把原配妻子末喜氏(又被称为妺喜)无情地抛弃了。

在任何时代,抛弃结发妻子都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对于桀来说,爱两个人更是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的。

为了纪念这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桀拿出了稀世珍宝苕华之玉,他把两位新欢的名字刻在上面,想要让自己的爱情故事永远流传。

都说美色如狼似虎,如果桀只是自己一人沉迷于美色,那他只会掏空自己的身体,可他偏偏要为美色大兴土木。倾宫与瑶台开始修建,这两座富丽堂皇的宫殿耗尽了夏朝的国力与天下的财富。

桀就这样在亡国的路上不停狂奔,可他对自己的统治颇有自信。有一天,桀把老百姓们召集起来,他手指着太阳,询问众人:“大家看到天上的太阳了吗?”

百姓答:“看到了。”

桀说:“天空之中只有一颗光芒万丈的太阳,而我作为夏后拥有天下,统领万民,至高无上。太阳是我,我就是太阳!太阳怎么可能有毁灭的一天?!”

百姓们听了觉得十分恶心,可慑于桀的淫威,也只能忍耐。只不过从那以后,很多人都会指着太阳骂:“毒辣的太阳,我愿和你一同灭亡!”

可惜,人一旦张狂起来就很容易迷失自我。桀和后世的众多亡国之君一样,都有三大错觉:

一、我是合法的天下领袖,任何人对我不忠都是大逆不道!

二、即使有人敢造反,效忠我的人也会来救我!

三、我实力强悍,在任何危急时刻都能力挽狂澜!

桀的确有狂妄的资本,因为不管天下人如何咒骂,他都是合法的“后”,有着众多效忠于他的部落,这些部落与夏后氏通婚数百年,是夏朝的铁杆同盟,被称为“九夷之师”。然而随着桀越来越荒唐,这个同盟其实已经不再牢靠了。

如今的桀就如同一个越吹越大的气球,明眼人都知道,他迟早要完蛋。

在王朝大厦将倾的时刻,总会有不畏生死的大臣挺身而出怒斥昏君,为天下生民伸张正义。一位叫关龙逄的大夫冒死劝谏:“天下危机四伏,你却大兴土木,刮取民脂民膏,这样下去国家迟早要亡!作为一国之君,你怎么能安心睡得着觉?”

这可触了桀的霉头。“来人啊,把关龙逄拉出去砍了!”他反感地喊。

劝谏的重臣被杀,有良知的人寒心,桀彻底成了孤家寡人。不过在桀看来这都不重要,爱情才是第一位,而他的爱情注定只能是以悲剧收场的风花雪月——你不要天下,有的是人要!

来收取天下的人已在路上,他正是新一代的商人领袖——成汤!

鸣条之战

商人领袖从契到成汤已经传了14代,商人的聚居地也已经换了8次。现在的他们住在亳(bó),在成汤的带领下实力越发强悍,大有取代夏朝的势头。

有一次成汤出去打猎,看到田野里一位农夫支起了四面大网,并祈祷道:“天上地下东南西北所有的猎物,全部钻到我的网里来。”

成汤觉得农夫支起的四面大网会抓捕太多猎物,做法过于残忍,就让农夫撤去三面网,只留下一面,之后也祈祷起来:“想往左跑的就往左跑,想往右跑的就往右跑,不要被网给网住。不听我劝告的,就往网里跑吧。”

跟随成汤出来打猎的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位仁善的君主,而这个故事也被称为“汤网”在天下流传,成汤由此收获了一群粉丝。

天底下竟然出现了一个风头盖过自己的政治明星,嫉妒心爆棚的桀派人把成汤抓了起来。可是无论桀怎么审问成汤,都抓不住他的把柄,再加上他的粉丝遍布天下,迫于舆论的压力,桀最后只能把成汤给放了。

这一放,就是放虎归山!

清汤寡水的牢饭不但让成汤清了肠子,也让他开始思考未来。桀残暴不仁,失去民心,这正是自己夺取天下的大好时机!

想要夺取天下,靠武力蛮干是不行的,还要有人才的帮助,就像后世的周武王有姜子牙,刘备有诸葛亮,朱元璋有刘伯温。然而此时的成汤却很苦恼,因为他的手底下没有一个亮眼的能臣。

就在成汤苦寻天下英才的时候,一位旷世奇才主动找上门来,他叫伊尹!

传说伊尹不光有治国之才,烹饪技术也是一流,只是一直怀才不遇。他听说成汤是一位贤明的国君,想要投靠,又苦于没人引荐。正逢有莘氏和成汤联姻,为了能有机会向贤明的君主施展自己的满腹才华,伊尹自愿做了给有莘氏陪嫁的仆人。

到了成汤宫里,伊尹凭借自己高超的烹饪技艺为成汤做了一桌宴席。成汤吃完赞不绝口,于是召见伊尹。伊尹终于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君主,赶紧向他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成汤听了非常高兴,立马将伊尹收归麾下,予以重用。有了伊尹的助力,商人的势力不断扩大。

为探听夏朝内部的虚实,伊尹决定深入虎穴,当一次间谍潜入夏都刺探情报。

真是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随着不断深入夏朝核心统治区域,伊尹发现眼前竟是活生生的人间地狱:房屋成片成片倒塌,夏都斟鄩附近的洛水、伊水枯竭,大地上裂开无数道巨大的裂纹,饿殍遍野。

伊尹找到一个当地百姓询问情况,那百姓说道:“你可不知道啊!桀昏庸无道,天天又和两个女人鬼混。老天爷震怒,于是金木水火土五星连珠,扫把星从天空划过,大地震摧毁了一切,伊水、洛水也断了流!”

伊尹内心被震撼到了。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不光百姓唾弃桀,就连老天爷也想置他于死地。

走着走着,伊尹在干涸的洛水边上发现一个哭泣的女子,只见她气质脱俗,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伊尹好奇,上前询问女子是谁,才知道她正是桀的原配夫人——末喜氏。

末喜氏对桀无比仇恨,看着桀与琬、琰两个美女天天在全国人民面前秀恩爱,她的内心燃烧起一团复仇的烈火。知道此事的伊尹可高兴坏了,他没想到自己刚搞地下工作,上天就送来一个如此重要的人物。他成功地把末喜氏发展成了线人,而作为曾住在夏朝核心区的人,末喜氏把自己知道的夏朝的内部情况全部告诉了伊尹。

潜入夏都后,伊尹又秘密进行了情报搜集工作。经过缜密的分析,他判断夏朝已经外强中干,此时正是灭夏的最佳时机。

伊尹回到商人的大本营亳,向成汤汇报了此行的所见所闻。成汤赞同伊尹的看法,准备抓住时机,举兵灭夏。

夏都周边有不少效忠于夏的诸侯国,他们拱卫夏都,被称作“九夷之师”,其中为首的是葛国。成汤的目标是灭夏,并不想与葛国有过多纠缠,于是他送给葛国国君牛羊,命令他祭祀以示屈服,结果葛国国君无惧成汤,直接把牛羊给吃了。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成汤迈出了杀戮征伐的第一步——商人大军杀到,葛国瞬间灰飞烟灭。

接下来,成汤瞄准其他效忠夏朝的诸侯国。他打了一场场大胜仗,彻底剪除了夏朝的外围势力。史书上记载道:“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可以救援桀的诸侯国都被消灭了,成汤威震天下。反观陷入重重危机的夏朝,已经如同秋风中枝头的树叶,随时会落入黄土。但桀始终有着迷之自信,哪怕盟友全被干掉,也依旧觉得自己能力挽狂澜。他带着军队出了都城,与成汤的大军在鸣条遭遇,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史诗级大战一触即发。

成汤手下有70乘战车、6000名精锐战士,还联合了诸多部落,众人齐齐面朝夏桀的军队列阵。

上古的人在打仗前都要召开誓师大会,发布战前动员令,成汤灭夏时也遵照传统发布了《汤誓》。

成汤驾驶战车疾驰在阵前,高举手里的剑不停地鼓舞士气。他站在战车上,大声喊道:

“所有的将士们,请大家听我说!我没有造反的心,可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天命令我灭夏!战前有人问我成汤:‘我只是一个耕田的,为什么让我放下手上的农活,跟随成汤去打夏桀呀?’将士们,我们打夏桀是顺应上天!夏桀罪孽深重,压迫天下百姓,百姓们恨不得与他一起毁灭。只要你们跟随我,代表上天惩罚夏桀,我一定会奖赏你们的!但如果有人违抗我的命令,我也会严厉地惩罚他,永远不会赦免!”

话刚说完,军中便爆发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呐喊。见军队士气被自己调动了起来,成汤剑指夏桀,率大军冲杀过去。

桀不得人心,军心早已涣散,刚一交锋夏军就被成汤的军队冲散了。

失败的桀只能逃走,他后悔当初没有杀掉成汤,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后来他逃到南巢(今安徽巢湖),没多久就抑郁而终了。

这场被称为“鸣条之战”的大战,以商军大获全胜而告终,延续近500年的夏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赫赫大商亮相在世人面前。

革命

成汤率正义之师推翻夏桀的残暴统治,顺应民意建立了商朝,史称“商汤革命”。

商朝建立之前的改朝换代,不管有没有武力胁迫退位的因素,走的都是禅让的老路子,而商汤革命开创了一个新模式。

只要这个模式可复制,就会有人效仿。于是500多年后,一个成汤的粉丝依葫芦画瓢推翻自己的偶像成汤建立的商朝,建立了周朝,他就是周武王,而这件事史称“周武革命”。

在近现代语境中,革命是指被压迫的阶级打破旧制度的枷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但古代的革命不同,它是指当一个王朝的统治者倒行逆施、激起全天下人的愤怒时,如有愿意铲除暴政、体恤百姓的领袖出现,他可以用武力推翻旧君主,创建一个新朝代。换句话说,其核心目的是改朝换代。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新王朝革了上一个王朝的命,新王朝的统治者是否会害怕有人打着革命的旗号,学商汤周武的作为,来造自己的反?

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当朝统治者否定汤武革命,杜绝后世居心叵测造反的可能,也等同于否定自己改朝换代的合法性。

是不是感觉很搞笑?很多统治者会故意回避这一自相矛盾的问题。可是这问题又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于是总会有人试图解决。

当汉高祖刘邦通过造反获得了天下,推翻了秦朝,建立了大汉王朝,他身边的谋士陆贾便给他提供了足以论证革命合法性的理论支撑:“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成汤与周武王通过武力夺取了天下,他俩顺应民心,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实际上,“革命”两字本就出自《周易》里的一句话:“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意思正是指商汤与周武王的革命顺应天命,符合民意。

到了刘邦的孙子汉景帝刘启在位,他举行了一次关于汤武革命的辩论赛。汉景帝刘启本人作为裁判,两名辩手都是大学问家,一位叫辕固生,另一位叫黄生。

黄生说:“成汤与周武王两人本是臣子,却造反夺天下,简直是大逆不道!”

辕固生说:“夏、商末年各出了桀、纣两个暴君,天下百姓全都向着成汤与周武王。汤武二人只是顺应民意除掉暴君,从而获得天下。”

黄生又说:“帽子哪怕再破旧,它也是戴在头上的;鞋子再破,那也得穿在脚上。帽子与鞋子上下有别!桀、纣哪怕再残暴,那也是君主,汤、武再贤明也是臣子。臣子可以通过劝谏的方式将君主引上正道,哪能造反弑君呢?这不是大逆不道吗?”

聪明的辕固生觉得黄生是个死脑筋,只能用现实来堵他的嘴:“请问黄生,我大汉高祖皇帝是如何取得的天下?如果按照你的说法,我们高祖皇帝夺取暴秦的天下,是大逆不道的吗?”

黄生说不下去了。自己否定汤武革命,说他们是反贼,结果自己现任老板的爷爷就是造反起家,再说下去可就等于在说汉朝是靠谋朝篡位得来的!

汉景帝也发现这问题不能再聊下去。认同汤武革命,后面的造反者就有造反的合法性,而不认同汤武革命,汉家天下则得位不正,这可怎么办?

只能和稀泥!

汉景帝说:“两位爱卿!俗话说,没有吃过马肝,不算不知晓什么肉好吃。做学问的人不谈论汤武,也算不上愚昧无知。”言下之意,大家都闭嘴吧,以后不要再谈论此事。

虽然皇帝不准大家谈论,但是公道自在人心,天下人都认同汤武革命,认为一旦暴君失去民心就应该被推翻。正如孟子所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人民才是历史的主宰者,任何一个统治者忽视了人民,必将被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碾成齑粉。

不过,虽然很多朝代的灭亡原因都少不了末代君主昏庸无道,但恐怖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是因素之一。

不少史料记载,夏朝末年暴发了大地震和严重旱灾,河水枯竭,粮食减产,民不聊生。在那个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时代,遇到如此大的灾害,国家离灭亡的深渊本来就只差别人推一把了。

这场大旱灾持续了很久,直到商朝建立时也未停止。史书记载:“大旱七年,洛川竭。”

这对商人来讲可不是好事。好不容易建立了新朝代,却一直闹旱灾,一个搞不好,夏朝前脚刚走,商朝后脚就得跟上。为了彻底解决大旱问题,着急上火的成汤用了商人解决问题的万能办法——人祭!

商人迷信鬼神,经常通过祭祀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大小问题,效果貌似不错,副作用就是很费人。这一次,为了商人的未来,成汤决定将自己一把火烧了祭天。

也许是成汤的疯狂感动了上苍,在他点火前,老天下了场大雨,甚至之后整个商代都气候温润,喜欢在热带气候环境中生活的大象在中原地区经常出没。宜人的气候,为商朝变成一个强大的朝代打下了基础。

商朝建立后君主称“王”,在商代甲骨文里“王”字就像一把斧钺,象征着主宰权力的王权。商王死后升天,称为“帝”。

有适宜的气候,又有贤臣伊尹的辅佐,商王成汤带领商朝渐渐走向强盛。等他死了,由于他的大儿子太丁死得早,王位只能传给太丁的弟弟外丙,但是外丙继位才三年也死了,于是外丙的弟弟中壬继位,中壬在位时间同样很短,只有四年。这个时候,成汤的儿子辈已经死光,伊尹决定让太丁的儿子太甲继位。

讲到这里,你会发现两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第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商朝前期的王位继承顺序不是父死子继,而是兄终弟及。也就是说,商王死了,继任者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等到这一辈都死光了,才会轮到儿子继承。

世界上很多原始部落首领位置的继承方式都采用兄终弟及。在国家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上阵杀敌、指挥生产等很多事都需要首领亲力亲为,再加上四周强敌环伺,如果让年幼的孩子继承领导位子,军政事务要由谁处理?所以,兄终弟及是商人最好的选择!

不过,选择兄终弟及也给商朝国家机器的运转留下一个大问题:当兄弟这一辈都死光了,兄弟们各有很多儿子,该让谁来继承王位呢?

面对权力的诱惑,想当王的儿子们必然掀起血雨腥风,这是后话。

第二个有趣的现象是,几代商王分别叫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怎么都是按甲、乙、丙、丁排序编号呢?

传说上古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十日轮流上岗照耀大地,人们把它们的一个值班周期称为一旬,一个月里有三十天,便分为上旬、中旬、下旬。为了区分,十个太阳依次叫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被称为“日名”,也叫“天干”。

讲到这里是不是就恍然大悟了?对喽,这十个字常常与另外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同出现,组成中国历法里著名的“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其实就是编号,可商王的名称为什么要用编号呢?搞得跟学生上学用学号、员工工作用工号一样,并不像正经名字。

搞编号当然是为了方便管理,只是商人管理的不是活人,而是死去的商王。

商人迷信鬼神,隔三差五就要大搞祭祀活动,可是列祖列宗那么多,分不清祭错了可怎么办?给他们标上号码不就没问题了!

商王如同天上的太阳,他们死后升天,便用太阳的名字来命名。当一个商王过世,人们会通过占卜得到他的日名,再根据日名来确定祭祀这位商王的日子。

日名只有十个,不够用怎么办?那就在日名的前面加上一个区别字,于是我们看到的商王名号通常都是两个字。比如成汤,他死后的名号就是“大乙”,其中“大”是区别字,“乙”是日名。

需要注意的是,商王的这种名号都是死后采用而生前不用的,类似于后世皇帝死后才有的庙号。 pPDFDHM5wg2vVO8wteSIFF1zAC6S97pRngxjJEewkDgo20uQRhXIEpttoy1oGwG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