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总有些人,整天忙忙碌碌,看着特别努力,特别辛苦,但似乎总是差了点运气,拿不出业绩,通不过考核。事实上,这种努力不过是表象,是做给别人看的,甚至是做给自己看的。
某个咨询服务公司的业务部门有一个大姐,四十几岁了,大家都喊她欣姐。
欣姐为人热情,人缘很好,工作上看起来也很勤奋,但是她每个月的业绩却总排在倒数的位置。领导觉得她也不容易,又是多年的老员工了,一直勉强留着。
一次,公司派她和另外三个人为一组,一起出去做上游公司新产品的调查问卷,到了负责的区域后,大家一般都会兵分四路,每人各选一路去找目标用户填调查问卷,填完后再回来集合。
其他三个人结束回来,发现欣姐竟早早地等在集合地,还在精心修改着群里的工作汇报,发了跟客户认真聊工作的视频。
同事们看着她的工作汇报,原以为她应该是收获最大的那个。然而回到公司才发现,给她的调查问卷一张都没填,被她原封不动地拿回去了。
欣姐解释说,自己去见了两三个客户,但只有一个客户愿意听她介绍,剩下的磨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被拒绝了。然后她随意找了几个客户的联系电话,挨个打了过去,但也没啥收获。就这样,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等到要回去的时候才发现调查问卷一点没动。
无效勤奋,其实是会上瘾的。因为你总会习惯于被自己的勤奋而感动,而且当你习惯了把自己的努力秀给别人看时,往往就没时间去真正努力了。
每次欣姐看着别人升职加薪,满眼羡慕的时候,都会在一边暗暗发誓要更加努力。可她自己也没搞明白的是,别人的努力是真的在努力完成业绩,她的努力却毫无章法,总是该做的事情没做好,不需要她操心的事情又花费了很大工夫。
像欣姐这样无效勤奋或者假装勤奋的“伪努力”,职场中其实并不少见。这样的人总是热衷于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直播自己上班的情况:
晚上10点才打卡下班,为了突出自己加班辛苦,发个朋友圈广而告之一下;
节假日,别人都出去吃吃喝喝了,为了显示自己还在努力工作,发个朋友圈纪念一下;
早上第一个到公司,门还没开,觉得自己也太勤奋了吧,发给朋友圈秀一下……
他们看着自己发的朋友圈动态,简直都要被自己的工作热情感动哭了。但是,他们绝口不提自己最终的工作成果到底怎样。
不问结果式的工作呈现,本质上就是一场自我感动。
在职场上,只讲结果讲效率,“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成人法则,虽然残忍,却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现实。
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女主没有把工作做好,被女魔头无情训哭后跑到别人那里诉苦,不料却被反将一军:“如果你觉得累,就辞职好了。你根本没在努力,你只是在抱怨而已。你希望我对你说什么呢?说你真可怜,又被欺负了?她也只是在做她的工作而已,难道你指望她会亲吻你的额头,然后给你的作业本上贴朵小红花吗?醒醒吧,亲爱的。”
请不要让自己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天道酬勤,命运其实很公平,你有没有认真对待一件事,它会很诚实地给出答案。
当你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在无效努力的时候,不妨试着慢慢调整一下自己的工作方式。
1.制订短期计划
有些时候,想得太长远,计划得太多,反而丧失了行动力。尝试着制订短期计划,或者把计划分段进行,分解目标,反而能一步步实现预期。
2.先行动起来
想到一件事情,有50%的把握就可以尝试着行动起来。先做起来,遇到问题了再想办法解决,很多事情,其实做着做着就理顺了,很多问题做着做着就会找到解决办法。
3.杜绝形式主义
更加注重实质性的过程,而不是一些不必要的形式。不要把太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营造仪式感上面,因为做完烦琐的这一切,很可能做事的热情已经被消耗光了。
4.认真复盘
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全身心投入其中,思考复盘,分析对错,根据结果反馈,及时调整方向。
5.放弃比较
有的人三分钟泡面,有的人三小时煲汤,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不要内耗,不用比较,努力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摆脱“伪努力”的陷阱,坚持下去才是王道。
真正的努力,绝不是简单地堆砌时间,而是有目的、有方法地投入,而后去追求高质量的输出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