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鸡汤”少喝,“鸡血”少打

刚下班就收到昭昭发过来一个“心累”的表情包,吐槽她的工作多忙多累多不讨好,她觉得自己不管怎么努力,也没办法完成公司规定的业绩。她想辞职,让我帮她留意一下好的工作机会。

昭昭是我认识多年的朋友,自从换了新工作,每天不是在加班,就是在随时去加班的路上,这些天我总能收到她对工作的吐槽。

昭昭的工作是电商行业,业绩压力很大。她几乎每天都在想尽办法维系客户,做好会员积分、派发优惠券、精修图片、做店铺排名等工作,以期吸引更多顾客下单、复购。客流量差的时候,为了冲业绩,她甚至需要找亲朋好友来充当客户,欠下不少人情。

刚开始昭昭还充满干劲,为了营业额不断努力冲刺。她似乎也很享受这种打了“鸡血”的状态,觉得未来可期。

然而时间长了,兴奋期过了,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正向反馈,昭昭只觉得疲惫不堪,继而打起了退堂鼓。

其实,在工作中处于打“鸡血”的状态往往是很难持久的,打“鸡血”的时间越长,到了疲惫时,越容易偃旗息鼓,原地踏步。

我身边也有很多日常打“鸡血”的人,他们参加各种课程培训班,高调宣布不瘦20斤绝不换头像,每天读一本书,晒出各种花式打卡行动……看着就让人热血沸腾。在朋友圈盛行“诗和远方”的时候,他们恨不得告诉全世界,他们早早就在为去西藏、去拉萨、去丽江做准备了。然而最后的最后,报了课的只去上了一两次,要减肥的人也没瘦,说准备去西藏的也没去成。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像打了“鸡血”一样去做某件事,像热血的战士一样去面对生活,高呼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觉得这样才算是为了梦想而努力。然而,几乎无一例外,只有打“鸡血”的态度而没有清晰持久的计划和行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明明每次都很认真地下定决心,每次开始都很有动力,最后却一事无成?

为什么投入了那么多努力,还是得不到认可?

没有结果的努力,到底还要不要坚持?

使出浑身解数,效果依然不理想,是不是自己真的不行?

在一次次的失败以后,我才慢慢意识到,每次盲目开始,或许正是错误的开始,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抱着迷之自信草率开始,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一切从一开始就为失败的结果埋下了隐患。

事实上,一万个盲目开始,也不如一次平淡而有计划的坚持。

有一个著名的“滚雪球”效应,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厚的雪和很长的坡。这其实就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度过漫长的沉寂期,才能走到复利曲线的拐点,迎来真正的爆发期。而这一切,不是打一两天“鸡血”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的是朝着既定的目标持续的积累和输出。

人生需要的从来不是三分钟热度的“鸡血”,也不是在所谓“鸡汤”的滋养下假装努力,而是要有坚定的目标,加上持之以恒的行动。

1.不轻易开始,也不轻易结束

戒掉向全世界宣布“我要开始”的仪式感,默默去做,一点一点去行动。就像《悟空传》里说的那样:“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

参与和投入是改变的唯一途径,持续输出是精进的最大技巧。不能因为没有即时反馈就中途放弃,熬过一段沉默期,才会看到持续行动带给我们的变化。

2.心态要调整,但“鸡汤”要少喝

“鸡汤”中通常会把问题概括为某个单一的因素,并且绝大多数“鸡汤”都在强调态度问题,并不会对行动做出切实可行的指导。

比如职场中的晋升问题,绝不是简单的调适好心态就能解决的,它还包括一个人是否能够有效地提供成果输出,是否具备相关领域的技能深度,是否有合适的机会等综合复杂的因素。

对于职场人来说,如果长期深信“鸡汤”,很容易导致自己错误的职业行为方式,最终错失良机。职场中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多努力,多做事,但成功并不是单一的维度能支撑的。

3.多点方法论,少点一时冲动

一时冲动是一种过剩的情绪,很容易让人丧失理智,从而无法客观地看待事物。当我们浑身打满“鸡血”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斗志满满,认为自己只要努力就能人定胜天,从而忽视了实现长远目标最重要的战略和方法论。

少打点“鸡血”,用平和的心态,分析目标的可行性,通过对外部因素和内部能力的对比,思考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科学方法。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给自己打打气,便于继续前进。但是如果过于依赖打“鸡血”,让自己保持一种异常兴奋的状态,最终还是会倒在前进的路上。 CaxH97LjUgoQVbkH0a4LUfmLOnftgNZ3R0KrKjOlNDjltDRTnFhZqZhH0JBsS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