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许久未见面的朋友跟我说他要跳槽了,问我有没有合适的岗位推荐给他。我好奇地问道:“你不是干得好好的吗?”朋友无奈地说:“别提了,被骗了。”
朋友是名校毕业的高才生,曾经是有机会去“大厂”发展的,但是他放弃了,转而选择了一家小型创业公司。原因是老板对他大谈公司的美好未来,并郑重承诺干得好就让他当公司合伙人,给他股权分红,公司就是他俩的。
朋友被老板的诚意打动,对老板的许诺当了真,每天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一心扑在工作上。有时为了赶项目,他甚至直接住在公司。两年后,公司也一点点步入正轨,恰巧赶上一波行业风口,业绩蒸蒸日上,所有事情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去年年底的时候,朋友委婉地向老板提出兑现当初的承诺。没想到老板居然装起了糊涂,别说什么合伙人了,就连公司分红也绝口不提。
职场中,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鲜见。有些初创或者业务模式尚未成熟的公司,虽然没有实力开出高薪,但又想留住人才,就会以分红为噱头激励员工。还有一些部门负责人为了完成年度目标,也会以年终奖作为诱饵,鼓励员工加班冲刺。我的小学同学周舟就曾跟我吐槽过这样的事情。
周舟所在的公司,销售部业绩一直都不是很理想,订单数量和客户数量始终达不到预期目标。于是销售部负责人为了鼓舞士气,就说今年谁能签下500万的订单,就去向老板申请5万元的奖金。有了激励措施后,整个部门的士气好像都不太一样了,很多员工开始去积极拓展客户,有的还跑去外地出差,不断地挖掘新客户,想尽办法获取订单。
周舟也不甘示弱,找尽关系,拼尽全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目标。结果等到年底发工资的时候,却只收到了5000元的奖金。周舟一开始还以为是财务搞错了,便找部门负责人反映,谁知负责人却说他并没有做出过完成目标就一定发5万元奖金的承诺,他去向老板申请了,老板只批了5000元,他也没办法。
看到部门负责人如此出尔反尔,周舟虽然生气,但一时也无可奈何,因为当初部门负责人提出这个口头奖励时,并未得到老板的首肯,公司也未发出正式文件。现在公司不肯兑现,负责人拒不承认,自己也没有任何证据,只能不了了之。
年底奖金的诱惑是挺大的,但是能否兑现,取决于公司当年的整体效益,跟直属领导的口头承诺关系不大,除非落实到正式文件或奖惩制度上。
职场中,有些领导喜欢给予各种口头承诺,俗称“画大饼”,升职、加薪、出国进修……等到事情干完了,那些承诺要么绝口不提,要么就是各种拖延,以至于到最后不了了之。
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我也曾因为领导口中的美好未来而激情澎湃,无限畅想。为了领导那一句“好好干,年底给你加薪”拼命工作大半年,结果最后只得到一句“公司今年整体效益不太好,再等等吧”。
这时我才明白,有些人随口说出来的承诺,不过是一个烟幕弹而已。
你当真了,就太天真了。
那么,该如何判断老板给你的,到底是真挚的承诺,还是好看不好吃的“大饼”呢?
1.看是短期还是长期
如果是短期的承诺,比如三五天快速执行就能立马兑现的,很快即可验证真假,这种承诺往往是实打实的利益,我们不妨抓住机遇,冲刺一下。
如果是长期的承诺,比如说“加油好好干,年底给你涨工资”,或者“加把劲,明年就升你当主管”之类的,就需要好好掂量掂量,让领导给出具体的工作任务指标和对应的奖惩机制。
2.看是具体还是笼统
如果是具体的,落实到细节和实处的,还可以期待一二。
如果承诺过于笼统、模糊,比如“好好跟我干,以后少不了你的好处”等,你不知道具体是啥好处,什么时候给,怎么给,即使机会真的来了,多半也会被当下的场景条件权衡掉。模糊不具体的承诺很可能只是领导的缓兵之计,不仅夜长梦多,而且“饼”味十足。
3.看是临时设想还是有备而来
当你提出升职加薪时,领导为了稳住你而给出承诺;当你提出离职时,领导为了挽留你而给出承诺。这些承诺如果是临时给出的,那说明领导平时就没把你放在心上,这种承诺很可能会因为考虑不够周全,而有事后被调整甚至反悔的风险。
如果当你向领导提出一些诉求的时候,领导能够从你的经历背景到个人能力的提升给予肯定,还对你有可实现的、具体的晋升路径的分析和规划,并给予你实质性的承诺,那才是靠谱的。那说明领导重视你,也关注你的成长,甚至已经把你的晋升、涨薪等事提上了日程。
有备而来的承诺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兼顾了公司的管理,平衡了承诺与他人的矛盾,因而也更容易被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