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
我们从容走过人生,
见繁花遍野。
我游荡在街心公园,遇到一对年轻人并肩而行,听其中一位苦口婆心劝说“不要耽于沉没成本”云云。我以为这话很对,便留心另一位的答复。
另一位思忖片刻,却说:“我不是因为不甘心以前花了那么多心力。这件事我想做,想成功。但即使看到会有失败的可能,我也要做下去。”
我停住脚,无心再理会其他,暗自咀嚼着这番对话。
我曾有幸认识一位特别的人物,在别人眼里她是“十里八乡知名犟种”。
这位“犟种”可不是通常印象中那种“一根筋”的形象,相反,她从小就挺机灵,甚至还有点圆滑。
但为什么说她“犟”呢?因为她有着一个自己当老板的“生意梦”,不管是推着小车卖烤红薯、开间小店卖花,还是经营连锁店遍布全国的大集团,总之她非要做点儿买卖不可,不拘这生意的规模大小。
长辈们都觉得这是“孩子的想法”,但是她却将自己所能想到的、接触到的所有和预想中的未来沾边的事物一一尝试,比如用一个暑假和整条街的商贩攀谈,模仿人家的“生意语录”;再比如买块5角钱的橡皮都要借机练习“砍价”,并偷师“反砍价”技巧。对于这样的事,她从小就做得乐此不疲,全然不管身边的人怎么看、怎么说。
后来,她凭借自己打小练就的“嘴皮”和“脸皮”当了销售,一年就在公司评上几回“贡献奖”,拿到的薪水也远超同龄人。这时长辈们都说,她也算是如愿了。但她自己却表示,远不到“如愿”的时候。
待听闻她辞职创业的消息时,“犟种”一词再次被提出。
“我就是往后只能摆地摊,也不会一直给别人打工。”顶着旁人对“平白丢了高薪工作”的热议,她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直至今日,我未看到人们予她的掌声和鲜花,我也不知道在我们共同的圈子之外可有人赞许她结出的果实。但我想,这位“犟种”或许已经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望见了遍地繁花。
有人说,追梦的人,本就置身于一场美好的梦中。当人们执着于自己选定的那个远方,并为此披荆斩棘、跋涉山水,不论其是否能取得世俗眼中有说服力的硕果,于自身,已闻芬芳。
有些时候,我们会有一种胆怯袭上心头,畏惧未知的前路,担忧陷入不被人理解、不能获得认可的迷雾。然而行在自己选定方向的路上,所有的坚持都已播下种子,所有的坚定都将萌芽,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将被希望滋养,而不必等待他人准许春的到来。
不必被常规的“成败论”所束缚,当你以“决心”踏上路途,人生已然自成风景。
有段时间我加入了一个花友交流群,和几位业余爱好者一同在群里做个不声不响的“潜水员”。
为什么呢?因为群里有几位“花卉专家”,时常在群里发表高论,驳斥我们这些“业余人士”既不懂技术也不是真心爱花。后来群里愈发吵闹,某一日便兀地解散了。
之前经常私信提醒我去群里看别人分享经验和花木靓照的一位群友悄悄告诉我,群主说自己建群的初心只是想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养花心得,无论会不会养花、有没有养花,只要是喜欢花的人就可以成为朋友,但自从群里人越来越多后,反而愈发乌烟瘴气,现在群主再也找不到和志同道合者畅快交流的感觉了,遂将群解散。
在群解散后的私聊中,我第二次看到了这位群友所养的爱花——大约是一片旱金莲,橘红的花远看像只小碟子,只是不太茂盛的样子。
据群友说,这是别人园子里刨出来不要的。这种植物本在野外肆意抢占地盘,有一日侵入了邻居的菜园,邻居嫌它们太占地方又抢蔬菜的营养,于是便抡起锄头刨了个七七八八。
群友却独喜欢这种植物的坚韧生命力,便拾走两株用一只老旧的大盆种了。
群友之前在交流群里请教这种植物的品种和栽种的注意事项,却引发了一番“真假旱金莲”之争以及“配置不专业就是不爱花”的骂战。
“其实要我说,它能开花就开花,不开花就不开,野地里长着的时候不就是这样?我觉得这花枯死了可惜,就捡回来种着看。花活了,我就高兴,别的还有什么重要的呢?”群友对我说,一开始无缘无故被人指指点点的,她险些不想再养花了;可后来想一想,自己养花又不是为了向人炫耀什么,也不图它开得多么繁茂美丽,只是出自对一棵活生生植物的怜惜罢了。
“只要它活着,我就一直养;如果它打了种子或分了根,我也继续种。”群友这样说,并带来交流群解散的后续消息:群主没有建新的群,因为管理交流群的经历令其身心疲惫,但群主还是忍不住将一些花卉植物的图片发到网上。枝叶或繁或疏的家庭景观,造型有趣的花坛绿化,以及野地里杂乱却生机勃勃的各色野花野草,吸引了一批喜爱自然、喜爱生命的友好访问者。
人难免要涉过荒蛮的旷野,也难免要经历枯萎的季节。
可爱的群主与可爱的群友,他们都曾淋过寒雨、吃过风沙,却依然不减喜爱美好事物的本色,只是在本该和乐的聊天中被搅扰了和美的心情。但最终,他们所热爱的也回馈了他们的热爱,生活仍旧回到了宜人的节奏中。
养花看起来似乎并非人生要事,但它确乎是一项生命旅途中的选择。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些事情里的热爱太浅薄,吵闹也很无聊,但群主和群友的行动中无疑流露出一种坚持,这坚持美丽而散发着莹莹光辉,如一滴垂露在我心头微微一触。
在漫长又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做出选择,用大大小小的选项铺就最终的道路。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坚持那些“大”选项,如升学,如就业,如就医,因为它们几乎直接影响着人生的花园能否花开馥郁;而面对那些不足以在人生之河中掀起波涛的“小”选项,我们却可能丧失了坚持的决心。可是,所有我们做出决定的事,时光终将会给予回馈。
如果要做,那便去做,用心之处便是花开之地。每投出一分执着的目光,都将有独特的风景映入眼帘。
曾有位年轻的网友说,自己的前半生如身处泥沼,身处荒漠,身处冰雪。
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她并不曾沐浴父母的期待和爱意。因为那时她的父母也是一对“大孩子”,幻想着自由无拘束的生活,不曾考虑生养教育的艰辛与责任。等到家里的“幺儿”出生时,成熟起来的父母才开始享受天伦之乐,并将“试错”的成果用在了新生的天使身上。
“我常觉得自己是这个家里的外人”,这位网友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坦言小村里的外婆家是少有的让她觉得是“家”的地方,只是这个家也因为一些爱对别人指指点点的远亲近邻愈发令人“坐卧不安”。
不被家庭重视的孩童,似乎总要面临更多的生活波折。在学校里,大家都知道她是“没人疼”的孩子,因此她常要忍耐班里一个同学明里暗里的欺负。她说,自己最喜欢的一位班主任,是大家眼里特别凶还很“多事”的老师,但也正是在那位老师带他们班时,谁也别想惹是生非,她才度过了一段“可以专心做自己的事”的时光。
后来她上了离家较远的一所寄宿高中。在这个几乎没有人认识她的陌生环境里,同宿舍的女孩看着她勾画涂抹过的草纸,惊喜地说“你真厉害”,于是她拥有了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总会在她的身上寻找宝藏。无论是自己眼里无趣的性格还是很一般的画技,到了这个朋友眼里都是闪闪发光的。她的朋友还在了解她的过去后,告诉她要懂得反抗和保护自己,并和她一起“观察老师,找更公正的那个裁决”,使她学会了向值得信任的人寻求帮助。
而她的朋友却说,之所以这般作为——“不是我太好心,是你一直没有真的放弃自己,变成一个破罐破摔的混子。”
在网友这篇自述的末尾,她欣喜地意识到自己所竭力维持的自我尊重、所坚持的“以笔传情”,原来始终闪烁着微微的火花,并在某一刻燃起了炽热的火焰——“原来有人认为我可以开出花,原来我真的可以开出花!”
有人对疲惫的人说,披星且戴月,赶过的路终会光辉璀璨;
有人对颓丧的人说,枯木能逢春,履步向前总有花开之时。
既然人生难免苦难波折,那看似无意识地自我坚持,怎能说不是一场漂亮的自救?
在匆匆读过网友的故事时,我脑海中闪过的无非是“遇到救赎”这类念头。可这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伸出手”,或是“有一个人,从未放任自己沉沦”。
或许在一个套路化的庸俗故事里,一个身处绝境、满心晦暗的人,大概只能被动等待光的出现,可在人生这部书中,能走出阴影的人总会尝试为自己做点什么,甚至在认识到“自救”这件事情之前就已经不自觉地行动起来。
你看人生易颓唐,处处起波澜,其实行路即自度,一步一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