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兵败被俘后听了庄妃的提议降顺于清,备受皇太极的厚待,心中十分感激,但也担心自己降清会导致家眷受到牵连,便按照之前的计划,写了一封密信叫人送去明朝。
信还未送到时,明朝的崇祯帝还以为洪承畴已经为国捐躯了,正打算给他祭奠,却不料侍卫递来一封洪承畴写的密信。打开一看,却是洪承畴投降于清朝的消息,不过信中写道:“只是以屈求伸之计。”
崇祯帝拿着信纸的手背到后面,眺望着远处,长叹一声;随后,下令收回成命,停止祭奠,并下令不许伤害洪承畴的家眷;此外还派马绍愉等人前去清朝议和。
议和过程本是顺利的,双方均赞同议和,但马绍愉回来后将此次的议和秘密告知了兵部尚书陈新甲。谁承想这陈新甲出去办事的时候将这密报随手放在桌上,被手下人误以为是紧急的情报而发往全国各地。
这议和本是秘密实行的,却因此闹得人尽皆知,百姓们议论纷纷。
朝堂之上那些主张战争的人也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陈新甲也就此踏上了黄泉之路。如此一来,明清两朝之前为议和所做出的所有努力全都打了水漂,议和再无可能。
皇太极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去攻打、掠夺明朝的八十余座城池,带着赫赫战绩凯旋而归。皇太极乐得合不拢嘴,立即摆宴庆贺,嘉奖士兵,与大臣们饮酒甚欢,宴席结束后,又与爱妃庄妃多饮了几杯。
哪知如此一来,皇太极当晚就发起热来,且一天比一天严重,太医们也束手无策。皇太极病后,一切政务都交由自己的亲兄弟——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处理。
两位亲王也尽心竭力,皇太极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叫侍卫将两位亲王召到床榻前,对他们说:“我命不久矣,但皇太子年纪还小,不能独立主持政务,待太子即位后,还希望你们一起辅助他处理政务。”
两位亲王应声回答:“我们定会竭尽全力的,请皇上放心!”
又过了一两天,皇太极写完遗诏,便痰涌断息驾崩了。顺治登基、亲王辅政。
突然有一天,传来了崇祯帝自尽、李自成称帝的消息。大学士范文程劝多尔衮出兵进攻中原。
多尔衮犹豫不决。但面对大臣们接连不断的劝说,他内心煎熬不已,便前去与太后商量。太后也赞同范文程的提议。
多尔衮被说服后,便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进攻中原。
此时山海关的守将是吴三桂。吴三桂本要作为援军前往京城,但在山海关处听到崇祯帝殉国的消息后便驻扎于此了,却不料传来了家人都被李自成捉去的消息。
吴三桂怒气难遏,带着军队前去攻打李自成。李自成知道后,立即带着万千银两以及吴三桂父亲的书信前来招降。吴三桂无奈,心想:现在这局面只能投向新主了。
但到滦州之后,他却听到自己的爱姬陈圆圆被李自成夺了去,顿时大叫一声,昏过去了。
吴三桂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应?原来,这陈圆圆是玉峰歌伎,能歌善舞,书画皆通,名声远扬。
吴三桂只在京城见过她一面,便久久不能忘怀。一个宠妃的父亲——藩府田畹也听到了这美丽女子的名声,便花了重金将她买回家中。
后因李自成攻陷中原,田畹愁眉不展,想寻得宁远总兵吴三桂作为依靠,便设宴邀请他。吴三桂一听这消息,心中不禁喜悦起来,本没有再接近陈圆圆的机会,现在不正好送上门来了吗?
吴三桂自然毫不犹豫就答应前去赴宴,并暗暗下定决心要将陈圆圆占为己有。果然,田畹虽不甘愿,但权衡之后终究还是将陈圆圆送给吴三桂。
陈圆圆也钦佩吴三桂是英雄豪杰,自然也愿意跟随吴三桂。此后,二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但没过多久,明廷就命令吴三桂出关,并且不能带妻妾。吴三桂纵有万般不愿,也只能领命,离别之时心如刀绞。
也正因此,听到陈圆圆被李自成夺了去,他竟晕厥过去。
待他清醒过来,难以忍受李自成的行为,便下定决心要报此仇,于是立即率领部将折返回山海关,拒绝投降李自成。
此时在京城的李自成听到消息后顿时慌乱不已,待稍稍平静之后,不仅派几名大将绕到关外围攻吴三桂,还决定亲自前去征讨。
吴三桂正打算抵御李自成军队的夹攻,却又传来了多尔衮带领清军前来的消息。吴三桂面对内忧外患,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思前想后,他决定与清军联合,共攻李自成。他立即派人送乞援信给多尔衮,双方达成协议。
吴三桂领军打头阵,但开局不利,与李自成部将第一次交锋后伤亡惨重。万念俱灰之下,他听到东北角有支大军浩浩荡荡地奔腾而来。
探子登城来报,是清军前来救援,此时的吴三桂转悲为喜,对士兵们喊道:“清军前来救援,我们必能获得胜利,今晚大家可以好好睡个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吴三桂就带着部将前去与多尔衮会合,双方商定计策后便前去应战。
在多尔衮的策应之下,吴三桂最终将李自成打败,并攻入了紫禁城。
蔡公曰
“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此系后人咏吴三桂诗。缟素句是宾,红颜句是主。不有红颜,何有缟素?是三桂之心,本不可问。
顺治帝之入关,人谓由多尔衮之力,吾不云然。不由多尔衮,将由吴三桂乎?应之曰唯唯否否。三桂初心,固未尝欲乞援满洲也,为一爱姬故,迫而出此。若多尔衮之经略中原,入关定鼎,亦自太后激厉而来,是又以一妇人之力,肇成大统者,孰功孰罪,阅此书者当于夹缝中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