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金陵城后,朱元璋安抚好城中百姓,告诉他们元朝伤害大家这么久,他到这里是为了帮百姓除掉这个祸害,并不会伤害他们。如果有人愿意跟着他立功,他一定会重用这些人;如果旧制度有什么不好,百姓可以告诉他,他会听从百姓的意见将其废除。
听了他的这些话,百姓和各地的士兵纷纷向他臣服,各地的能人异士都来投奔他。不久,朱元璋就带领军队攻占了镇江、金坛、丹阳和广德路等地。这下朱元璋可算威名大涨。大家都劝他自称为王,朱元璋却认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于是自称吴国公。他还设置了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参议、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官,把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大明朝的雏形在这里已经显现。
但是天不遂人愿,朱元璋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随后,朱元璋就碰到了阻碍他势力发展的一个绊脚石—张士诚。朱元璋收降过一个叫陈保二的义军首领,没想到这个人后来背叛了他,投奔了张士诚。
这时,张士诚已经一连攻陷平江、松江、湖州、常州,又收降了蛮子海牙的遗兵,算是名声大噪的一位好汉。
陈保二不仅自己背叛朱元璋,还劫持了两名守卫的将军。朱元璋收到消息后,担心两名将军的安危,只能主动与张士诚交好,企图救回两名守将。没想到张士诚看了他的交好信后十分生气,还扣留了使者,随后派兵攻打镇江。
朱元璋没有想到张士诚脾气这么不好,急忙派徐达防御镇江。张士诚被徐达打败后,不仅没有退兵,反而直接带领士兵偷袭宜兴。宜兴的守将没有准备,城陷身亡。朱元璋这下才算见识到了张士诚的诡计多端。
他对徐达说:“既然张士诚已经公开与我为敌,还大张旗鼓地偷袭宜兴,可见他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可能下一步就要攻打常州了,我们赶紧抢占先机,守住常州。”
徐达到达常州以后,迅速部署作战计划。他先是让精兵强将后退十八里,设下埋伏,然后自己带着弱一点儿的兵到前方与张士诚的队伍交战。张士诚派来的两位将军看到徐达的士兵都是老弱病残,就嘲笑他们说:“这是什么乌合之众?都说朱元璋用兵如神,我看也不过如此!”
他们没有丝毫怀疑地追了十几里。没想到,这时两边忽然冲出几路精兵强将,直接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刚刚还在嘲笑朱元璋的两位将军,转眼就被擒获了。
这下张士诚算见识到了朱元璋的厉害,只好派使臣前去求和,说自己愿意每年送给朱元璋二十万石军粮、五百两黄金和三百两白银。朱元璋让使臣回去告诉他,既然他事先轻易挑衅,那么想和我们交好的话,就放回我们的两个将军,同时每年缴纳五十万石军粮。
过了十几天,仍然没有收到张士诚的消息。让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张士诚狡猾如斯,在这段时间竟趁机攻打了镇江附近的牛塘,不仅没有给承诺的五十万石军粮,也没有释放两位将军。这可把朱元璋气坏了。他派徐达去攻打常州。徐达和耿炳文的一番厮杀之后,徐达攻占常州,给了张士诚一个下马威。
除了张士诚以外,陈友谅也是阻碍朱元璋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陈友谅为人阴险狡诈。他投靠过徐寿辉,没想到徐寿辉后来被倪文俊打败了,他就假装投靠倪文俊,实际上是教唆他人杀害倪文俊,还把他的手下占为己有。他一路攻占了安庆、龙兴、瑞州、邵武、吉安、抚州,带着军队直逼池州。幸好池州的守将听了朱元璋的话,早早地提防了他,池州才没失守。
接着,陈友谅派部下赵普胜在池州城外与朱元璋开战。赵普胜武艺高强,被称为“双刀”。徐达看单凭武力很难战胜他,就想着智取。他先撤兵,看到赵普胜军队四周都有栅栏,就把军队一分为二,双面夹击赵普胜的队伍,打得他措手不及,最后取得胜利,攻下池州。
谁料赵普胜也不是什么无能之辈。他猜到徐达会乘胜追击,就在水路上设下埋伏,把徐达派来追击自己的俞廷玉给射杀了。得知俞廷玉的死讯后,徐达很是惋惜,不得不好好想个应对陈友谅和赵普胜的计谋。
朱元璋告诉徐达:“陈友谅生性多疑,赵普胜有勇无谋,我们只要派人离间他们的关系就好了。”随后,他派了一个人去安庆,凭借同乡的身份跟赵盟聊了起来,然后假装把写给赵盟的信给了赵普胜。赵普胜看不懂信里的内容,以为赵盟背着自己干了什么事,就疏远了他。赵盟也感受到了赵普胜的冷漠,心中很是郁闷,干脆跟着这位同乡一起投奔了朱元璋。
这正中朱元璋下怀。他不仅厚待赵盟,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让他去陈友谅军中散播赵普胜想要造反的消息。陈友谅本就多疑,听了这话更觉得赵普胜有问题,于是派人去探探虚实。没想到,直来直去的赵普胜完全不懂陈友谅的意思,还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的功绩。使臣回去后,就把赵普胜骄傲自满的样子告诉了陈友谅。
陈友谅这下有些慌了。阴险的他决定故技重施,先是告诉赵普胜与自己会师,一起攻打池州,然后趁着赵普胜毫无防备之心的时候,直接杀了他。赵普胜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得罪了陈友谅。得到消息的朱元璋很是高兴,看来自己的离间计奏效了。失去赵普胜的陈友谅就像没了左膀右臂,已经不足为惧。
接着,朱元璋带领大军攻占了婺州。如往常一样,朱元璋善待城中百姓,还为他们修建荒废已久的学堂。与此同时,胡大海还想招揽一些贤士。他对四位儒生很是欣赏,就把他们推荐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也求贤若渴,当时就去请他们,其中三位倒是答应得很利落,另一位青田名士被朱元璋请了三次才愿意出山。如此清高自傲,他到底有什么本领呢?
蔡公曰
元璋得金陵后,除附近元军外,只有张士诚一路,与他为难。元军涣惰不足道,士诚尚以战为守,无甚大志,元璋处之,犹易与耳。至友谅猖獗,顺江而下,于是元璋左右受敌,几不胜防。廖永安陷没太湖,俞廷玉战死长江,皆足为金陵夺气。非敌将被间,浙军获胜,元璋其危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