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洪武大帝定都南京

戊申年(1368)正月初四这天,朱元璋登上皇位,国号明,改元洪武。他在即位的三天前,为了表示诚意,特意沐浴斋戒,去南郊祭拜天地。在他祭拜的时候,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连日积压的乌云和雨雪一下子消失不见,天空变得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大家都认为这是大明太平盛世的预兆。

祭祀大典完成后,朱元璋开始册封追随他的大臣。首先,封马氏为皇后,长子朱标为皇太子,李善长为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一路跟随他、护送有功的人,都得到了一定的官职爵位。大明朝的根基就此奠定。

登上皇位后,朱元璋对马皇后说:“我能当上这个皇帝,对外幸好有贤明的大臣帮助,对内全靠你的贤明。我到现在还记得,当初你跟随我在沙场征战,每一次我上战场,你都亲手为我穿上铠甲和战靴。古人说,家有良妇,如同国有良相。现在,我想报答你,可是你的父母已经去世,只剩下族人,把他们封为官爵,你觉得怎么样?”

马皇后对他说:“我也听说过一句古话,叫夫妻相保易,君臣相保难。您既然记得当初我对你的好,那请您也别忘记患难时功臣们对您的好,大明的官职和爵位应该分给能人,而不是看在我的面子上分给外戚,请您不要徇私枉法。”太祖听了非常感动,连连点头,按照马皇后说的去做了。

安顿好马皇后和朝中大臣,朱元璋又开始担心前方战场,于是派徐达和常遇春攻打山东。在徐达和常遇春的指挥下,山东的元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接着,常遇春和徐达在河南会师,迅速地攻占了河南。朱元璋听到前方战场连连传来捷报,很是高兴,于是亲自赶到汴梁去慰劳他们,顺便商量攻占元都的计划。

徐达对大家说:“我们这一路打过来,扩廓帖木儿一直在后面观望,不敢跟我们正面交锋,至于张良弼、李思齐他们也毫无谋略,看来元都已经没有援兵了。如果我们现在直接进攻,肯定能攻占下来。”

朱元璋仔细想了想,说:“徐将军说得很好,但是我们还要仔细谋划一下。元都地处北方,土地开阔且平旷,我们可以选择骁勇善战的骑兵打先锋,更占优势。徐将军,你带领水陆两军做大家的援军,然后把山东的粮饷给先锋。等到先锋开辟战场后,你直接带着大部队攻占元都。”

他又吩咐冯胜:“徐将军进攻元都时,我们不能落下潼关,冯将军,你先带人攻占潼关,攻下后留一些人防守,其余的接应徐将军,以免发生意外。”

晚上,冯胜偷偷地到张良弼的军营前放了一把火,顿时整个军营烟雾缭绕,谁也分不清谁。张良弼从梦中惊醒,以为是敌军的战火,马上披上铠甲与士兵们厮杀。谁知等大火散去,他才发现刚刚是自己人在厮杀,损失惨重。他顿时退出关内。李思齐听说了他的消息后,也赶紧逃离关内。冯胜趁他们慌忙逃窜、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直接率兵前来与他们厮杀,夺下潼关。按照朱元璋说的,他派两名大将守在那里,自己立即带人与徐达会合,攻打元大都。

双方成功会合后,计划先攻下通州,当时徐达在河的东岸扎营,常遇春将军在河的西岸扎营。各位将军都想一鼓作气,趁着现在连胜几场直接攻城。郭英说:“我们远道而来,现在已经很疲劳了,而他们却一直在城内准备,养精蓄锐,势头正好,这时候不能着急进攻。”

第二天早晨,忽然起了大雾,郭英见时机已到,就对大家说:“先派一千士兵埋伏在道路两边,我带着三千精兵直接到城中把卜颜帖木儿引出来,然后假装战败,到时他肯定会出来追我们,你们再趁他追击我们且没有防备的时候,直接将他抓获。”

不出他所料,第二天,卜颜帖木儿果然中计,一下子就被擒拿。这下元军没了主帅,士兵们四散逃亡,明朝军队又趁机追杀了几千人。过了几天,卜颜帖木儿被斩首,通州正式被攻占。

等到了元大都,他们才发现元顺帝早就逃跑了,城中只剩下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徐达劝他们投降,可他们都不愿意,于是全部被处斩。徐达还命令士兵不要伤害无辜百姓,让百姓们安居乐业,等待朱元璋前来视察。

朱元璋收到徐达的捷报后十分高兴,下令奖赏他们,把应天改为南京,仿照元朝制定了明朝的官制。

随后,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攻占山西。这时候,元朝将军扩廓帖木儿部下有个叫韩札儿的竟然来攻打泽州。大家以为他没有什么能耐,没想到他竟然打败了杨璟、张彬两位将军。

徐达知道后,立刻派人回去防守北平,自己则带着大部队攻打太原。他想:“北平现在有重兵把守,它不会轻易就被攻打下来,我们现在打下太原,捣毁韩札儿的老巢,一定有助于擒拿他。”果然,在他们夜袭成功后,北平危机被解决,山西就此被成功攻占。

他们又一鼓作气攻下关陕地区。正当大家准备继续攻打庆阳、讨伐张良臣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常遇春身染重病的消息。

蔡公曰

南方戡定,而明祖称帝,天道后起者胜,诚非虚言。且有史以来,得国之正,首汉高,次明祖,汉高时尚有吕后,不无遗憾,明祖则得偶马氏,聿著徽音。终明之世,无宫壸浊乱事,殆较汉代而上之矣。至如徐达之北征,皆由庙算所定,告捷成功,事事不出明祖之所料,有明祖之雄才大略,始能拨乱世,反之正,且始终以不嗜杀人为本,其卒成大业,传世永久也宜哉!若元顺帝之致亡,吾无讥焉。 z6q6VF9iII4+Ad0BP0gEFwuWmvaJE77rWDp/evVJ+tAWnxXNf0qvEZZ+JXoFs5k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