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赶到张氏跟前的时候,张氏已经奄奄一息。临终前,她叮嘱朱温:“大王备受唐朝恩惠,应再辅佐天子几年,不要马上废帝夺位。从古至今,有几个太平天子?可见做皇帝并不容易。”
此时朱温早已打定主意,哪里听得进去贤妻的劝说。最后,张氏叮嘱了一句“戒杀远色”,便撒手人寰。张氏的离世,不仅朱温悲痛欲绝,整个汴州的将士也都双目垂泪。朱温性情残暴,杀起自己人来也毫不留情,只有张氏,能劝说朱温不要滥杀。如今,张氏已经过世,朱温再无牵挂,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篡权夺位,自己当天子。
大唐虽然气数已尽,但依旧有忠臣不愿意看到朱温篡权。平卢节度使王师范忠君爱国,听说朱温的举动后,马上出兵讨伐。他在青州击败了朱温侄子朱友宁率领的大军,并将朱友宁杀死。
朱温听说朱友宁战败被杀,马上点起二十万大军前来复仇。王师范战败,其弟王师克被俘。王师范担心弟弟的安危,只好投降。朱温本打算重用王师范,但朱友宁的妻子一直哀求朱温为朱友宁报仇,朱温就杀了王师范全族。
朱温打算逼迫昭宗迁都洛阳,宰相崔胤觉得朱温不怀好意,便招募禁军,与京兆尹郑元规整顿军马,暗中防备。朱温正要打探原因,又传来噩耗,在京中统领禁军的侄子朱友伦打马球的时候不慎跌落,摔断脖子而死。
如此良机,朱温岂能放过?他说侄子的死是崔胤和郑元规暗害,希望昭宗能将罪犯绳之以法。昭宗将两人罢官免职,朱温却还不罢休,带着大哥的儿子朱友谅抵达京都,做护驾都指挥使。朱温不仅杀死了崔胤、郑元规,还逼迫昭宗迁都洛阳。
朱温把昭宗迎入洛阳后,就杀死了他带来的所有宫女太监,并将昭宗软禁起来。昭宗见自己朝不保夕,赶紧号召天下节度使来洛阳勤王。于是,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蜀王王建、吴王杨行密等人纷纷声讨朱温。
此时的朱温哪里还在乎什么舆论影响。他干脆命养子朱友恭杀死昭宗,之后又杀死朱友恭为昭宗复仇。朱友恭临死前大喊:“拿我来蒙蔽天下人的耳目,骗得了人,能骗得了鬼神吗?”
昭宗死后,朱温扶植辉王李祚即位,史称昭宣帝。废立皇帝后,朱温派遣下属诱杀皇室成员,劫杀忠心于唐朝的官员,为接受禅位做准备。其他有势力的节度使纷纷反对,朱温就四处征战,唐朝得以苟延残喘了一年。
第二年,朱温返回洛阳,接受昭宣帝禅位,改国号为大梁,废昭宣帝为济阴王,改汴州为开封府,定为东都,将洛阳改为西都;京兆府被废,改为大安府,长安县被改为大安县;设置佑国军节度使,令前镇国军节度使韩建担任;又任命张文蔚、杨涉为门下侍郎,薛贻矩为中书侍郎及同平章事,改枢密院为崇政院,命太府卿敬翔为院使。诸养子、侄子全部被封王。四代父祖,均被追封为皇帝。
封赏结束后,诸王被叫到宫中宴饮。宴会上,朱温喝得酩酊大醉,居然摆开赌局。赢了还好,一旦输了,他马上大声叫骂。满口脏话的朱温,活脱脱就像当年那个无赖。
诸多亲戚中,唯有朱温的大哥朱全昱不肯攀附他。之前朝廷授予他节度使这般官位,他也不愿赴任,宁愿居住山中。此次看见朱温在皇宫中纵饮烂赌,朱全昱就斜着眼对朱温说:“朱阿三,你本来是个砀山小民,跟随黄巢参加了起义军。归顺唐朝后,天子对你何其厚待,你居然夺了唐朝三百年的江山社稷,如此忘恩负义,怕是鬼神都不肯庇佑。朱氏一族,怕都要被你连累。到了这个时候,你居然还在赌钱!”说完,他摔碎了朱温的骰盆。
朱温勃然大怒,起身就要与哥哥动手。幸好众人阻拦,朱温只是痛骂了大哥一顿。朱温回了寝宫,朱全昱则回到砀山做了隐士。
唐朝灭亡,只有四镇不愿归附大梁,它们分别是李克用占据的河东、李茂贞占据的凤翔、杨行密占据的淮南和王建占据的西川。
朱温于唐,无甚功绩,第因乘乱崛起,得肆其狡猾凶暴之手段,据唐祚而有之。从前王莽、曹操、司马懿、刘裕诸奸雄,其险恶犹不若温也。当时之献媚贡谀者,不一而足,温自以为一手掩尽天下耳目,庸讵知骨肉宗亲中,独有皎皎如全昱,仗义宣言,足以丧其魂而褫其魄耶!观全昱寥寥数语,使阅者浮一大白。而温敢弑昭宗,弑何太后,弑昭宣帝,独不能戕害一兄。盖义正词严,令彼无从躲闪,即令彼无从下手。而全昱复飘然归里,自适其所,卒得寿终,是亦一武攸绪之流亚欤?安得以为温兄而少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