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晋阳到长安

唐朝的开国始祖名叫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是东晋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世孙。李渊世袭谯、陇二州刺史,隋炀帝时期升为太守,后来被封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隋炀帝出征辽东,李渊负责督运军粮,正好赶上杨玄感起兵作乱。隋炀帝赶紧带兵回朝,命令李渊为弘化留守,剿灭杨玄感。杨玄感兵败身死,李渊却没有离开。他对待下属宽厚仁慈,很得人心。

隋末统治残暴,百姓民不聊生,开始有隋朝要灭亡的民谣传入皇宫。隋炀帝派人打听才知道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桃李子,有天下”;另一种是“杨氏将灭,李氏将兴”。蒲山郡公李宽的儿子李密额头有棱角,眼白多过眼黑,隋炀帝就以他眼神诡异为借口将他罢官。杨玄感起义的时候,李密曾与他勾结。杨玄感失败后,李密逃往瓦岗山投奔翟让。

李密离开朝廷后,郕国公李浑成了隋炀帝怀疑的对象。隋炀帝诬陷他谋反,随后就杀了他全族。乘坐龙舟游山玩水的时候,隋炀帝又听说李渊很得人心,就心生怀疑,派人传召李渊。

李渊听说李浑被灭族的事情,哪里还敢去见隋炀帝,于是谎称生病,拿出大量金银贿赂使臣,说自己病好了一定去觐见。使臣拿了李渊的好处,就为他说了很多好话。隋炀帝正忙着玩乐,也没心思管李渊的事情。直到有一天,他撞见了李渊的一个外甥。

李渊的外甥姓王,在后宫当差。隋炀帝见到他后就问:“你舅舅怎么好几个月都不来见朕?”王某赶紧回答说:“应该是病还没有好。”隋炀帝笑着说:“干脆死了得了。”王某赶紧给李渊写信。李渊看了后很害怕,一边贿赂使臣,一边放纵享乐,想让隋炀帝认为他胸无大志。

一年后,隋朝的大好河山已经四分五裂,隋炀帝却还在终日玩乐。李渊见天下大乱,经常叹息,他的儿子李世民则相反,开始结交天下豪杰,策划起兵。晋阳令刘文静和宫监裴寂都与李世民有往来。刘文静很看好李世民,裴寂则不以为然。刘文静和裴寂说李世民是旷世奇才,裴寂只是将信将疑。

没多久,李密起兵。因晋阳令刘文静与李密是姻亲关系,隋炀帝要求李渊将刘文静革职下狱。李世民听到消息后,赶紧去探望。两人见面后,刘文静说:“如今天下大乱,赏罚也就不正当了,只有汉高祖、汉光武再世,才能拨乱反正,不让好人冤死。”李世民则说:“当世奇才并非没有,只是你没有看见,我来这里正是要与你共商大事,难道你觉得我是眼看亲友下狱而束手无策的人吗?”

听了李世民的话,刘文静当场表示效忠,并为李世民献策。太原地区进城避难的流民超过十万,李渊手下还有数万人马,如果能乘虚入关,半年就能成就帝业。李世民也认为此计策可行,唯一的问题就是李渊不愿意起兵。

裴寂与李渊是好友,李世民打算先收买裴寂。裴寂喜欢饮酒和赌博,李世民就终日陪他,输给他好多钱。等两人的关系亲密以后,李世民才将要起兵的想法告诉他。裴寂犹豫了一下,决定帮李世民。

几天后,裴寂在隋炀帝行宫晋阳宫宴请李渊。李渊喝醉后,裴寂便找来晋阳宫中的美人服侍李渊。这些美人都是隋炀帝的宫女,李渊这样做就是死罪。第二天李渊醒来,十分懊悔,埋怨裴寂不该害他。此时,又有突厥攻打马邑,李渊派副将应敌,却战败了。

李世民一直劝说李渊起兵,李渊还是犹豫不决,甚至生出要将李世民举报给朝廷的想法。又过了几天,隋炀帝派遣使臣前往太原问李渊剿匪不力的罪名。再加上裴寂和李世民时常劝说,李渊才下定决心,起义反隋。

李世民向李渊保举刘文静,李渊就悄悄把刘文静放了出来。随后又听从刘文静的计策,假传圣旨,说太原、雁门、马邑等地的男子,只要年满二十岁就必须当兵,出征高丽,民怨进一步加深。

此时,叛军刘武周占领了汾阳宫,李渊便和副留守王威商议,让刘文静出狱征兵,填补不足。王威答应以后,李渊又派刘弘基和长孙顺德二人协助刘文静。不料,这个举动却让王威生出疑心。

王威是隋炀帝的忠臣,听说此次招兵由长孙顺德和刘弘基统领后就怀疑李渊有不臣之心,因为长孙顺德是李世民岳父的弟弟,刘弘基又与长孙顺德是同僚好友。王威与攻打突厥失利的高君雅商量,要除掉李渊。没想到,李渊在军队中颇有声望,王威调派不动,只好命令乡长刘世龙带兵埋伏准备到晋祠求雨的李渊。然而刘世龙也很佩服李渊,就把事情告诉了他。

李渊和李世民将计就计,抓住了王威和高君雅,又诬陷二人勾结突厥,将其斩首。随后写信给始毕可汗,告诉他自己准备起兵,起兵后要与突厥交好。始毕可汗大喜,说只要李渊自称天子,他愿意出兵相助。李渊赶紧命刘文静回信,与突厥约定一起攻打京师,平分所得。始毕可汗更高兴了,直接送给李渊一千匹战马,李渊也对始毕可汗自称外臣。

解决了突厥的后顾之忧,李渊便传书各地,正式起义。西河郡丞高德儒不肯向李渊投降,李建成、李世民便带兵前去攻打。在攻打西河的过程中,李世民与士卒同甘共苦,对百姓秋毫无犯,树立了很高的声望。攻破西河后,他仅仅杀了高德儒,没有牵连其他人。从出兵到返回晋阳,他只用了九天。

这一战大大提升了李渊的信心。他自称大将军,一边招兵买马,一边打开粮仓赈济灾民,深得民心。等到秋季,他就和李建成、李世民带三万大军从太原出征了。

李渊提出要废黜昏庸的隋炀帝,立代王为皇帝。没想到,前来讨伐起义军的宋老生和屈突通正是代王杨侑派来的。此时除了李渊外,比较有名望的义军还有李密。李密自称魏公,发檄文历数隋炀帝十条大罪。李世民认为,李密有几十万人马,应该与李密结盟。李密同意结盟,但需要李渊奉他为盟主。李渊虽很不满意,但还是假意顺从。

李密的问题刚刚解决,后方又传来消息,说刘武周与突厥勾结,攻击晋阳。李渊怕老家有失,就有了撤兵的打算。李世民则认为,行军应该一鼓作气,更何况要是被敌军堵截后路,那就万劫不复了。李渊这才恍然大悟,坚定了继续进攻的想法。

果然,没多久就攻破了宋老生固守的霍邑,宋老生也被刘弘基斩于马下。随后,义军势如破竹,一直攻到屈突通把守的河东。

屈突通兵多将广,裴寂与李世民兵分两路,主力军绕过河东前往长安,偏师与屈突通周旋。前往长安的路上,李渊先后兼并了李世民大舅哥长孙无忌、女婿柴绍和左亲卫段纶、堂弟李神通等人的军队。李世民也与房玄龄率领的另一支义军合兵一处,最后与李渊的部队会合,此时已经有多达二十万的兵马。

攻下长安后,李渊和百姓约法十二条,革除隋朝暴政,又把阴世师、骨仪等人按罪斩首。随后大赦,释放了监牢中的囚犯。

蔡公曰

李渊发兵,非出本心,世民请之,裴寂劫之,强而后应。

李氏之旗开得胜,在霍邑一战,马到成功在长安一役。长安为李唐根据地,据关中以定天下,势如建瓴,非经李世民之定计长驱,则屯兵河东,成否尚未可必。故长安一役,为隋唐兴亡之大关键。 +pQu0+KMxxijS+sRZ2rwHPPj3Kye37ZNgRbCGUI1KuHffMKbdmzzGIzKC3fQJ5m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