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司马攸德高望重,奸臣荀勖、冯沈、杨珧一心想要除掉他。
三人时常向武帝进谗言,冯沈说:“陛下把各位王侯派往封地,为什么偏偏不派齐王呢?”武帝随即任司马攸为大司马,负责青州军事。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
王浑进谏劝阻说:“齐王品德高尚,应该让他治理朝政,不应该将其派往封地。”李熹、羊琇、王济、甄德也上疏谏阻,武帝却不为所动。王济的妻子是武帝的女儿常山公主,甄德的妻子是武帝的妹妹京兆长公主,为了让武帝把司马攸留在都城,两位公主来到宫中求情,长跪不起,一边叩头,一边哭泣。
武帝气得拂袖而去,怒气冲冲来到别殿,说:“这是我的家事,甄德、王济竟然强加干涉,还派公主入宫哭求。”随即贬斥二人。王济、甄德认为自讨没趣,不再多言。随后,羊琇被贬,愤恨而死;李熹年老辞官,后来死于家中。
第二年仲春,武帝再次下诏让司马攸前往封地。一些大臣极力劝阻,都不能让他改变主意。其实,司马攸不愿离开,他想为先帝守陵,但仍被拒绝。司马攸悲愤异常,竟然口吐鲜血。为了迎合武帝心意,御医谎称他没有病,于是武帝连下诏书催促。司马攸只好决定离开,临行前特意穿戴整齐,向武帝辞行。这下,武帝更加坚信司马攸没病了,还怀疑他狡猾多诈。两天后,司马攸呕血不止,顿然离世,他的儿子司马冏承袭爵位。同时,扶风王司马骏也因为忧愤成疾去世了。
武帝先后提拔山涛和魏舒为司徒,当时山涛已经年近八十,没多久就去世了。魏舒处事果断,事必躬亲,生活俭朴,乐善好施,声望与山涛不相上下。太康年间,尽管武帝荒淫无道,“三杨”飞扬跋扈,但是有魏舒与卫瓘的尽心辅佐,朝廷也算安宁。
卫瓘受武帝宠信,对武帝忠心耿耿。对于太子司马衷,卫瓘非常不满,想劝武帝废太子,又不敢直言。武帝在凌云台宴请百官时,卫瓘假装醉酒,说:“陛下,臣有言上陈,不知道陛下愿不愿意听?”欲言又止三次后,抚摩御座说:“这御座可惜啊!”武帝顿时明白他的意思,说:“你是真的醉了吧!”
事后,武帝把太子的所有官属召进宫,然后把一件疑案交给太子判决。司马衷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判决,又没有官属帮忙,只好询问太子妃贾南风。贾南风找张泓商议,于是由张泓陈诉观点,太子下笔记录。
很快,答案被交到武帝手里,武帝很是满意,交给卫瓘看。卫瓘这才没有话说,立即谢罪,这时众臣才知道卫瓘诋毁过太子。当时,贾充还没有去世,听闻这件事,就对贾妃说:“卫瓘差点儿毁了你的家庭啊。”贾南风对卫瓘恨之入骨,只是碍于他受武帝宠信,才不得不忍下来。
太康五年(284)正月,一条龙出现在武库井里。武帝非常高兴,亲自察看。百官也迎合武帝,提议庆祝。刘毅却说:“当初龙降在夏朝,周朝兴起。查阅古人书籍,从来没有庆贺龙的,现在怎么就能庆祝呢?”卫瓘也赞同,武帝无奈,只好回宫。
刘毅、魏舒、杜预等老臣一个个去世,只剩下卫瓘。可惜,他不仅遭到贾南风忌恨,还受到“三杨”的排挤。卫宣是卫瓘的儿子,娶武帝女儿为妻,但是喜欢拈花惹草,导致夫妻不和。杨骏等人趁机让人弹劾卫瓘父子,说他们暗中嘲讽武帝强迫卫宣娶公主。卫瓘既惭愧又恐惧,为了自保,只能请求辞官。很快,武帝罢免了他的爵位,还让公主回宫居住。就这样,杨骏除掉了眼中钉。
接下来,杨骏把矛头对准汝南王司马亮。武帝非常器重司马亮,封他为大司马,让他镇守许昌。
皇孙司马遹是太子的长子,宫女谢玖所生,五岁时就非常聪慧。一天晚上,宫外突然着火,武帝想要登上城楼察看,他拉住武帝的衣袖,不让武帝上楼。武帝问为什么,他回答:“外面又黑又乱,不能伤到陛下。”武帝非常欣慰,看在司马遹的分儿上,武帝打消了废掉太子的念头。可是,司马遹却招来了贾南风的忌恨。
太康十一年(290),武帝改元太熙,升王浑为司徒,又起用卫瓘为太保,任命石鉴为司空。此时,武帝年事已高,且因贪色而病倒,经常不理朝政。杨骏一人独揽朝政,所有诏令都出自他一人之手。他甚至随意废立公卿大臣,提拔党羽心腹。
等到武帝不省人事之时,杨皇后更是让人立下遗诏,任杨骏为太尉,兼太子太傅,统领各军,管理尚书政事。写好遗诏后,杨皇后等人拿给武帝阅览。武帝只能瞪大双眼,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武帝弥留之际,非常想见司马亮,但是杨皇后、杨骏等人怎么可能让他见到呢?随即,武帝驾崩。杨骏主持国政,将太子司马衷带到灵柩前,颁诏大赦天下,改元永熙,尊皇后杨氏为皇太后,立贾妃南风为皇后。
武帝出殡时,群臣走出殿门告别,杨骏却让数百名勇士把殿门团团围住,催促司马亮立即离开都城。司马亮想参加葬礼,可又不敢,只能在大司马门外向北致哀,后被迫连夜离开,奔赴许昌。
当时朝廷老臣大多去世,包括荀勖、冯沈等,无人能与杨骏抗衡。就这样,杨骏兄弟揽尽天下大权,肆意妄为。一个月后,杨骏才将武帝葬于峻阳陵,庙号世祖,尊谥武帝。
杨骏也知道自己招人怨恨,于是想用封赏来笼络人心。他劝司马衷将所有大臣位增一等,筹备武帝丧礼的大臣位增二等,且全部封侯。
不久,司马衷任命杨骏为太傅、大都督,代皇上治理朝政,百官必须唯命是从。
齐王攸忧死而晋无贤王,山涛、魏舒,相继谢世而晋无贤臣。司空卫瓘,似尚为庸中佼佼者流,然不能直言无隐,徒假此座可惜之言,为讽谏计,已觉胆小如鼷(xī)!至阅及太子答草,又未敢发奸摘伏,皇然谢过,以视刘毅诸人,尚有愧焉。武帝既知太子不聪,复恨贾妃之奇悍,废之锢之,何必多疑,乃被欺于狡吏而不之知,牵情于皇孙而不之断,受朦于宫帟而不之觉,卒至一误再误,身死而天下乱,名为开国,实是复宗,王之不明,宁足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