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武帝。
登基时,武帝正值壮年,野心勃勃地想要革除魏国弊政。他认为,魏之所以落得江山旁落,就是因为骨肉相残。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武帝开始大封宗室,叔父、兄弟及远房亲戚都被封王封爵,文武百官也都被加官晋爵。
司马孚是武帝的叔祖父,洁身自好,从不干预朝政,还宣称“一生只做大魏的臣子”。武帝非常敬重司马孚,每次上朝都允许他乘车入殿,还亲自迎接。早朝结束后,他会把司马孚迎到内殿,以家人之礼相待,亲自捧酒致敬,还特赐云母车。司马孚去世时,武帝伤心了许久。
泰始二年(266),司马炎册立王妃杨艳为皇后。杨艳出身弘农杨氏,从小被寄养在舅舅赵俊家。杨皇后自然忘不了舅舅的恩情,于是请求武帝封赏舅舅,武帝欣然答应。杨皇后还把赵家女儿赵粲接到宫里,名义上是为武帝寻美人,实际是为自己把持后宫找帮手。赵粲是赵俊哥哥赵虞的女儿,姿色出众,一进宫就得到武帝宠爱,被封为夫人。
杨皇后曾经生了一个儿子,名轨,不到两岁就夭折了。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年长的名衷,年幼的名东。司马衷很是愚笨,到了七八岁还不识字,不得武帝喜欢。杨皇后偏偏喜欢这个儿子,一直劝武帝立他为太子。
武帝不同意,说这孩子太笨了,恐怕不能继承社稷,还因为杨皇后的劝说非常不高兴。不过,武帝有些“耳朵软”。在杨皇后和赵夫人的一唱一和下,他最终妥协了。泰始三年(267)正月,武帝立司马衷为太子。
一年后,皇太后王氏驾崩,武帝悲痛不已,无心处理外政,只稍加整顿内政。又过了一年多,武帝让羊祜处理荆州军事。羊祜镇守襄阳(荆州治所),日日练兵,等待时机。这时,雍、凉交界处的鲜卑人秃发树机能造反了,将边境掠夺一空。几经交战,晋军屡屡战败,就连金城都被攻下。
朝廷得到警报,震惊不已。武帝开始重视起来,任恺、庾纯提议让一位有威望和智谋的重臣去镇抚,并推荐了贾充。名为举荐,实是排挤。于是,武帝特命贾充掌管秦、凉二州军事。接到诏令,贾充吓坏了,因为他根本不懂军事,只是靠着阿谀奉承才得到今天的位置。
虽然贾充不愿离开权力中心,但是君命难违。在朝廷的频频催促下,没有办法,他只好硬着头皮上了。百官为他送行时,贾充对荀勖说:“我实在不想去,你有没有办法?”荀勖果真想出一个好办法:“皇上正在为太子议婚,要是您的女儿被选为太子妃,大婚在即,皇上还会让您远行吗?”这真的是一个好计策!贾充万分高兴,一边筹谋着,一边故意缓慢行军。
或许是上天都帮着贾充吧!队伍还没有走多远,竟遇上连降大雪。贾充立即派使者上疏说路上积雪太厚,根本没有办法行军。很快,贾充被召回,躲过了这一趟“苦差事”。
与此同时,武帝为太子司马衷选妃的事宜正在进行。武帝原本想纳卫瓘的女儿为太子妃,因为卫家女儿个个贤良淑德,秀外慧中。但是贾充妻子郭槐却暗地里买通了杨皇后身边的人,时常在杨皇后身旁说贾充的女儿有才又有德。久而久之,杨皇后竟喜欢起贾充的女儿来,极力请求武帝选她为太子妃,还表示可以征求群臣意见。
武帝随即召见群臣,商议太子婚事。席间,依附贾充的荀勖、冯沈等人纷纷进言,卖力地夸赞贾充的女儿,说:“贾充有两个女儿尚未婚配,小女儿最美,才十一岁,正好配太子。”武帝表示太小了。荀勖立即说:“贾充的三女儿已经十四岁,虽然相貌不比小女儿,但是才能和品德比小女儿好,女子重德不重貌呀!”听了这话,武帝欣然答应。
其实,贾充有四个女儿。原配妻子李氏,是魏朝中书令李丰之女,生了两个女儿:长女贾荃,是齐王司马攸的妃子;次女贾浚,也嫁入名门望族。郭槐也生下两个女儿:大女儿贾南风,小女儿贾午。
这次嫁给太子的是贾南风,长得很丑,又矮又胖。泰始八年(272)二月,是太子纳妃的好日子,武帝这才见到贾南风,发现被骗了,懊恼不已。但事已至此,他也不得不接受。
贾充和郭槐可高兴坏了,成了皇亲国戚,贾充又当上了司空兼尚书令。随着权势的增加,逢迎巴结他们的人更多了。其中一位便是南阳人韩寿,韩寿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热衷于追逐名利,后来娶了贾午,一跃成为宰相府的乘龙快婿。
一直以来,武帝和杨皇后的感情都非常好,六宫之事都是杨皇后一个人裁断。其间,武帝只选了左家女儿左芬为修仪。左芬是左思的妹妹,兰心蕙质,才华出众。然而时间久了,武帝越来越豪奢,贪恋美色,下令挑选名门淑女充实后宫。眼见一个个美人得宠,杨皇后越来越嫉妒,最后竟忧愁而死。
杨皇后病逝两年后,武帝突然想起她的临终遗言,于是封杨骏的女儿杨芷为皇后。杨骏也水涨船高,被封为车骑将军、临晋侯,他的弟弟杨珧被封为卫将军,并上疏请求日后赦免罪行,将表文留在宗庙。武帝欣然答应了。自此,杨骏兄弟越来越骄横,不把众大臣放在眼里。
随后,杨珧上疏说王公们留在京城,不利于江山社稷,应当派出去驻守边疆,监督异姓将领。武帝认为有道理,于是核定国制。将城郡分为三个等级,同时封儿子以及宗室为王。除了几个年龄小的儿子,其他人都被派往封地。
本回开宗明义,揭出西晋外患,由内乱而起,确是探原之论,并足援古论今,为未来之龟鉴。可见作者别具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