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西蜀后,刘裕被封为太傅、扬州牧,他推辞不受。安帝另封他的次子刘义真为桂阳县公。
当时,平西将军司马休之的儿子司马文思滥结党徒、残害人命,遭到弹劾。晋廷下诏诛杀司马文思的党羽,但赦免了他的死罪。刘裕将司马文思押送到江陵,交给司马休之处置。司马休之表示愿意废了司马文思,却满含讥讽地向刘裕道谢。
刘裕很愤怒,便亲自率兵讨伐司马休之。司马休之则联合鲁宗之(时任辅国将军、雍州刺史)、鲁轨父子一起抵御刘裕。两军交战,司马休之大败,与鲁宗之、鲁轨逃往后秦。
刘裕凯旋而归,安帝再次加封他为太傅、扬州牧,还特许他带剑上殿,朝见时不用跪拜。刘裕仍不接受,于是被封为平北将军,督管南秦的二十二个州郡,后又被封中外大都督,长子、次子和弟弟也被加封。
这时,后秦主姚兴已死,关中大乱。刘裕趁机西征,率领部将王镇恶、朱超石、沈田子等人兵分数路,浩浩荡荡地向关中进发。王镇恶、檀道济迅速攻克许昌、洛阳,刘裕让三子刘义隆据守彭城,兼管徐、兖、青、冀四州军事,自己则亲率大军西进。
很快,王镇恶、檀道济等人合攻潼关,秦将姚绍率领大军前来支援。两军展开激战,晋兵作战勇猛,秦兵屡战屡败。秦主姚泓万分着急,立即向北魏主拓跋嗣求援。拓跋嗣犹豫不决,但还是派长孙嵩等人前去援助,可惜被晋兵痛击,狼狈退兵。
当时,围攻潼关的晋兵已经没有粮草,士兵们怨声载道,王镇恶只好派人向刘裕求助。刘裕吩咐王镇恶等人在大军到时再齐头并进。哪知王镇恶急功近利,直奔潼关,幸好得到百姓输送的粮草,军队才安定下来。
沈林子击败河北的秦军,斩杀秦将姚洽等人,姚绍愤懑成疾,呕血而亡。沈田子、傅弘之攻入武关,进驻青泥,大败秦军,吓得姚泓魂飞魄散,掉头就逃。关中郡县,大多归降晋军。
随后,王镇恶率水军进逼长安。这时,姚泓屯兵逍遥园,并让姚赞屯驻灞东,胡翼度屯驻石积,姚丕屯驻渭桥。王镇恶逆流而上,火速登岸,直接冲向姚丕。姚丕军大败,向西奔逃,恰好此时姚泓冒失地率兵前来支援,两军自相践踏,不战即溃。
王镇恶追杀过去,杀敌就像割草一样。秦将姚谌、姚烈等人被斩杀,只有姚泓一人逃回长安。王镇恶兵临城下,姚泓带着妻儿逃往石桥,后见无路可逃,就带着妻儿及群臣来到晋军营请降。几天后,刘裕率领大军进入长安城,将姚泓押入城内,斩首示众,并斩杀了姚氏子弟一百多人。自此,后秦灭亡。
消灭后秦后,朝廷加封刘裕为相国,令他管理百官,赐给他十个州郡,封为宋公。
正当刘裕想要继续进军西北时,突然传来刘穆之病逝的消息。刘穆之是刘裕最得力的手下,帮助刘裕打理政务,很有功劳。他死后,刘裕悲痛不已,也担心失去刘穆之后政局动荡,于是让次子刘义真镇守关中,自己率兵东归。
当时刘义真只有十三岁,刘裕让手下王修、王镇恶、沈田子等人留下辅佐。谁知刘裕刚离开,夏主赫连勃勃便率兵进犯潼关。更糟糕的是,沈田子因为和王镇恶关系不好,竟伺机将他杀害了。幸好王修斩杀沈田子,并派将领毛修之与傅弘之一起抵挡夏兵,才化解了危机。然而,没几天,刘义真竟受人蛊惑,杀死王修。王修一死,夏兵再次偷袭。刘义真吓坏了,急忙向父亲求援。
刘裕立即派蒯恩前去支援,召回刘义真,封朱龄石为雍州刺史,镇守关中。哪知,刘义真贪财,离开前还舍不得收敛来的奇货珍玩,收拾这些东西就用了三五天。直到朱龄石赶来,一再恳请,他才慢悠悠地离开。路上,他的亲信仍不忘劫掠,行军缓慢,结果被夏兵追上。傅弘之、蒯恩奋力杀敌,刘义真才侥幸脱险,但是傅弘之、蒯恩、毛修之却被敌人俘虏。
之后,赫连勃勃进攻长安,朱龄石被百姓驱赶出城,和弟弟朱超石被夏兵所擒,惨遭杀害。傅弘之不肯屈服,被夏兵杀害。赫连勃勃攻入长安,占据关中。刘义真回到彭城,被贬职。
与此同时,皇帝任命刘裕为相国、宋公,加九锡殊礼。刘裕尊继母萧氏为宋公太妃,封世子刘义符为中军将军,依晋朝制度封亲信、僚属,形成小朝廷。接下来,刘裕开始着手篡晋,暗中让王韶之贿赂内侍,伺机下毒谋害安帝。
皇帝的弟弟司马德文见刘裕权势日隆,怕他陷害安帝,时时提防,每天都检查安帝的饮食,使得王韶之等人无隙可乘。直到司马德文突然生病,不得不到宫外休养,王韶之才得了手,指挥内侍勒死了安帝。
安帝暴毙,司马德文继位,是为晋恭帝。第二年,恭帝改元元熙,立王妃褚氏为皇后,封刘裕为宋王,加赐十个州郡。刘裕全部接受,将幕府迁到寿阳,还让朝臣上奏请求加赐自己殊礼。恭帝不敢拒绝,只好允准刘裕佩戴帝王礼冠,建天子旌旗,拥有天子规格的仪仗。之后,刘裕封王太妃为太后,世子为太子。
一年后,刘裕已经六十五岁,迫不及待想要篡位。一天,他邀请群臣,向他们暗示自己的心思,说:“我现在已经年迈,极尊的地位让我感到不安,我想奉还爵位,归老京师。”群臣不知所以,只有傅亮洞悉刘裕的心思,对刘裕说:“我应该暂时回京。”第二天,他就急匆匆地赶回京都了。
过了几天,有诏令让刘裕回京。刘裕一回到京都,傅亮便召集群臣逼迫恭帝禅位,写下让刘裕受禅的诏书。刘裕假装推辞一番,然后在南郊登坛,驾御太极殿,登基为帝。
刘裕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建立了刘宋政权,立刘义符为太子,封其他几个儿子为王,并封赏文武百官,安抚百姓!
蔡公曰
刘裕数子,年皆童稚,裕各令为镇帅,岂不知其不能胜任,而漫为出此者,有二因焉:一则为分封子姓之预备,二则为镇压将吏之先机。裕之帝制自为,目无晋室也,盖已久矣,然稚子究未能守土,虚声亦宁足制人,观关中之乍得乍失,自丧爪牙,几至委义真于强虏之手,天下事之专欲难成者,何一不可作如是观耶?至若胁晋禅位,由渐而进,始则佯为逊让以欺人,继则实行篡弑以盗国,其心术之狡鸷,比操懿为尤甚,魏晋已导于前,裕乃起而踵于后,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固非偶然也。顾晋之得国也如是,其失国也亦如是,天道好还,司马氏其固甘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