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刘裕的发家史

刘裕是一位乱世枭雄,出生于江南丹徒县,小字“寄奴”,远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

刘裕出生的那天晚上,整个屋子突然发出光亮,犹如白昼一般。可惜的是,母亲因难产而去世,父亲刘翘认为刘裕是个不祥之人,想将他丢弃,幸好姨母怜惜他,把他留了下来,后来的继母萧氏,对刘裕也是呵护备至。

后来,父亲病逝,家庭陷入困顿,刘裕与继母凄凉度日,不管生活多难,他始终很孝敬继母。

刘裕不喜读书,只喜欢舞枪弄棒、骑马射箭。一天,他到竹林寺游玩,困倦了,便在讲堂前打盹儿。僧徒竟然看到他身上出现龙的形态,并发出五色光。夜晚,他也梦见身边有两条龙,并乘龙上天,肆意遨游。

一日,刘裕前去祭拜父亲,途中遇到一个叫孔恭的风水先生,说他父亲的墓地是一块福地,后辈子孙会有人当皇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自此,刘裕心中便有了大志向。

这年秋天,刘裕在湖边割芦苇,射伤一只巨蟒。第二天,他又来到湖边,看到几个青衣童子正在捣药,说自家大王是这里的土神,被刘寄奴射伤,还说寄奴以后会大富大贵。听说眼前的人就是刘寄奴时,几个童子立即逃走,连捣好的药都没有带走。有了这几次的征兆,刘裕自知前途远大,毅然离开家乡,投军去了。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会稽一带有孙恩、卢循之乱,晋卫将军谢琰和前将军刘牢之奉命讨伐。刘裕投靠在刘牢之的麾下,冲锋陷阵,屡次大败孙恩,杀得他走投无路,孙恩只好投海自尽。之后,孙恩的妹夫卢循纠集残部继续抵抗。

当时,荆州刺史桓玄统领荆、江八州军事,势力很大。后将军司马元显与恒玄有矛盾,于是恒玄举兵作乱。朝廷得知消息后,命司马元显、刘牢之和刘裕征讨桓玄。

刘牢之与司马元显的关系一直很紧张,所以,他打算先借桓玄之手除掉司马元显,然后再对付桓玄。刘裕和何无忌(刘牢之的外甥)极力劝阻,刘牢之仍假意投入桓玄的麾下,帮助桓玄打败了司马元显。之后,桓玄自称丞相,还收了刘牢之的兵权。

刘牢之急忙找刘裕商议,打算攻打广陵。刘裕说:“将军率兵数万,却不去讨伐叛贼,现在桓玄的势力更大了,而全天下都对您之前的所作所为失望至极,您还能得到广陵吗?”随后,刘裕、何无忌等人离开。刘牢之众叛亲离,上吊自尽,他的儿子刘敬宣逃往山阳。

不久,桓玄篡位,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

彼时,刘裕也成了桓玄手下的“臣子”,桓玄非常欣赏刘裕,每逢宴会都会召他前来,殷勤款待。不过,刘裕却始终想要对付桓玄,他与刘毅等人商议起兵事宜。

不久后,刘裕和刘毅正式起兵征讨桓玄,占领了丹徒城。随即,刘裕与桓玄两军在覆舟山交战。刘军士气高昂,以一当十,迅速击败桓玄手下将领桓谦、卞范之,攻入桓楚都城建康。

桓玄惨败后,逃到寻阳,仍自称楚帝,威福依旧。不久后,刘毅率军攻下寻阳,桓玄慌忙挟持晋安帝以及皇后王氏、晋穆帝皇后何氏逃往江陵。没过多久,又因众叛亲离,狼狈地逃往汉中。逃亡途中,被益州督护冯迁杀死。

桓玄死后,刘裕将晋安帝接回江陵,晋朝短暂复国。没想到,桓玄的侄子桓振竟召集数千名党徒突袭江陵城,挟持安帝、把持朝政,并趁势攻取襄阳等城。

刘毅没有想到逆贼竟然死灰复燃,急忙让何无忌、刘道规征讨逆贼。一番征战之后,刘毅夺回江陵,斩杀桓振、卞范之等人。

安帝复国之后,改元义熙,大赦天下。接着,安帝回到建康,封司马德文为大司马,司马遵为太保,重赏了刘裕、刘毅、何无忌等功臣。刘裕力辞官爵,乞求归乡。安帝不答应,让他督管荆、司、梁等十六州军事。

蔡公曰

桓玄一乱,而刘裕即乘九而起,是不啻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玄死而裕贵,玄固非鹯(zhān)即獭也。大抵枭桀之崛兴,其始必有绝大之功业,足以耸动人心,能令朝野畏服,然后可以任所欲为,潜移国祚于无形。莽懿之徒,无不如是。裕为莽懿流亚,有玄以促成之,玄何其愚,裕何其智耶!至于安帝返驾,封赏功臣,裕为功首,而再三退让,成功不居。“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我读此诗,我更有以窥刘裕矣。 /awmO5ejTOQqpkTB2Q7fFprS8UkEptr12ECCpthSXRTQ8N+P5ZS9sKZHvupieHH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