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主被杀后,刘劭进入含章殿,派人杀死潘淑妃,并将宋主亲信全部斩杀。
当时,刘浚住在西府,听到消息后,立即带着文武僚属逃到石头城,投奔刘铄。不过,张超之马上就到了,刘浚只好跟随他入朝。一见面,刘劭便假惺惺地说:“皇弟,你可来了,可惜潘淑妃被乱兵杀害了!”刘浚并不难过,轻快地说:“那是她自寻死路,没什么好可惜的!”
刘劭随即伪造诏书,把刘义恭、何尚之召进宫,并召见百官,登上帝位,改元太初。随后,他封赏功臣,杀掉王僧绰以及宗室刘义欣的儿子和刘义庆的儿子,同时任命刘义恭为太保,刘义宣为太尉,立殷氏为皇后,尊女巫严道育为神师。可笑的是,刘劭竟迷上巫蛊事件的女婢王鹦鹉,不仅整天与她寻欢作乐,还恨不得立她为后。只因正宫有主,才将她列为姬妾。
当时,武陵王刘骏移镇江州,与沈庆之一起讨伐贼寇。刘劭很是忌惮刘骏,表面上任命刘骏为征南将军,暗中却示意沈庆之除掉他。沈庆之不但不执行命令,还决定辅佐刘骏讨伐刘劭。刘骏非常欣喜,立即部署内外,让颜竣起草讨伐檄文,号召各镇一起讨伐刘劭。刘义宣、萧思话、刘诞等人积极响应,声势浩大。刘劭很是担心,立即下令戒严。
到了夏天,义军浩浩荡荡地杀向建康。刘劭看到讨伐檄文后,探知是颜竣的手笔,便召来他的父亲颜延之责问。随后,他将颜竣的儿子、刘义宣的儿子拘禁起来,想杀尽三镇将士的家人。幸好刘义恭、何尚之劝阻,刘劭才没有大开杀戒。
之后,刘劭开始不信任旧臣,反而用重金招抚鲁秀、王罗汉,委以军事,并让萧斌为军师,殷冲掌管兵符。萧斌劝刘劭亲自率水军出京决战,或者占据梁山,固垒扼守。刘义恭心中偏向刘骏,便劝刘劭养精蓄锐。刘劭没有采纳萧斌的意见,想着等敌军逼近,再决一死战。有人劝他固守石头城,刘劭仍不听从,反而派庞秀之戍守石头城。
没想到,庞秀之竟投奔了刘骏,朝中官吏大多也偷偷离开建康,投奔刘骏。接着,柳元景攻下新亭,刘骏进入江宁城,在刘义恭等人的拥立下,登皇帝位,大赦天下,并将新亭改为中兴亭。
刘劭回到建康,听说刘义恭逃走,竟将他的十二个儿子全部杀死,然后立儿子刘伟之为太子,让刘浚与刘铄一起负责尚书事宜。刘浚听说刘骏即将杀来,和刘劭想出一个“好”办法—整天对着神像祈祷。可惜,他们再祈祷,也没有办法改变局面。臧质大军逼近建康,刘劭军逃的逃、降的降,尹弘、萧斌也相继投降。但因为他们俩罪情较重,都被斩杀。刘劭也准备逃走,但是还没有逃走,臧质、朱修之就已经率兵杀到。
刘劭逃无可逃,只能藏进武库井,后被义军将领高禽抓住。刘劭被押送到新亭,刘义恭呵斥道:“我顺从天意,有什么错?你竟把我的儿子全部杀害了!”说完,便斩杀了刘劭和他的四个儿子。刘浚父子被斩杀,皇后殷氏以及一些党羽被赐死。
随后,宋主刘骏进入建康,尊母亲为皇太后,立王氏为皇后,对所有人论功行赏。不料,两个月后,南平王刘铄暴毙,据说是宋主暗中派人毒杀的。
第二年,宋主定年号为孝建。不过,江州又起乱事。原来,宋主即位后,就将拘禁的王公大臣的儿子都放了出来,包括刘义宣的儿子。随后,宋主立长子刘子业为太子,封刘义宣的儿子刘恺为南谯王。刘义宣一再推辞,改封宜阳县王。刘恺有十六个兄弟,众多姐妹,有的在藩地,有的在京都。宋主本想让刘义宣兼镇扬州,他却只愿镇守荆州。
宋主年仅二十四岁,正是振奋有为、成就大业的时候,可是他非常好色,只要看到有姿色的,便召入宫中临幸,就连宫廷命妇以及宗室子女都不放过。刘义宣的几个女儿貌美如花,入宫谒见路太后时,竟被刘骏强行抢入宫。刘义宣知道后,自然又恨又气。
当时,臧质调任江州刺史,自认功高,对封赏非常不满,因此有了谋反之心。听闻刘义宣对宋主不满,便约他起事。在蔡超、竺超民的怂恿下,刘义宣当即决定起事,并暗中联系鲁爽、徐遗宝在秋季起兵。
谁知,鲁爽喝醉了酒,没有搞明白怎么回事,竟然提前起兵了。鲁瑜、臧质等人也积极响应,纷纷起事。刘义宣没有办法,不得不仓促起事,还找了一个讨伐奸佞、匡扶君主的借口。刘义宣自称都督中外诸军事,加封鲁爽为征北将军,鲁爽却将车辇和龙袍送到江陵,称刘义宣为天子。
宋主听说刘义宣叛乱,立即让柳元景统领各军,讨伐刘义宣等人。雍州刺史朱修之表面上答应起兵,暗中却向宋主效忠。刘义宣知晓后,任命鲁秀为雍州刺史,攻打朱修之。王玄谟听说鲁秀北去,立即扼守梁山。
一番交战后,鲁爽、臧质等人被杀,刘义宣节节败退,好不容易才逃回江陵。这时,鲁秀也因战败逃了回来。鲁秀、竺超民本想重振士气,拼死一搏,无奈刘义宣已经失去斗志。鲁秀见大势已去,随即北行,刘义宣也带着爱妾、儿子刘慆跟随。竺超民送他们出城,然后闭门自守。
谁知刚走了几里路,他们就被鲁秀抛弃了。刘义宣悲伤不已,只好返回江陵。这时,竺超民已改变心意,先是拒绝他们入城,之后又把他们关进监狱。鲁秀本打算投奔北魏,没想到随从纷纷离去,只好返回江陵。刚到城下,他就被守兵放箭射中,最后投河自尽。
最后,宋主平定叛乱,刘义宣和儿子刘慆被赐自尽,竺超民被诛杀,刘义宣的儿子和臧质的子孙全部被杀。宋主封赏沈庆之等人,同时惩前毖后,削弱荆、扬二镇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刘义恭恳请撤销录尚书事,裁减王侯车服器用等,宋主也全部照准。
自此,宋主独揽大权,谁也不得违背君主意志。沈庆之、柳元景担心遭到宋主猜忌,纷纷请求辞官还乡。朝中大臣更是小心翼翼、噤若寒蝉,连进谏都不敢了。
蔡公曰
弑宋主者为元凶劭。劭何能弑主?潘淑妃实召之。宋主死而淑妃亦死,宜也。淑妃死而劭与浚相继俱死,尤其宜也。武陵王骏,亦南平王铄之流,非真能成大事者,幸赖沈庆之昌言起义,始得号召义旅,入诛元凶。天下虽滔滔皆是,而公论犹存,凶人卒殄,是可见弑君弑父者,终不能幸全性命;否则天理沦亡,顺逆不辨,几何不胥为禽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