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皇帝”二字的背后,从不是什么积德行善,而是隐藏着无数的血腥。
秦朝的第一个皇帝是嬴政。关于他的身世,世间有着诸多扑朔迷离的传闻。
相传秦孝文王有个儿子名叫异人,他在赵国做人质的时候,结识了一个名叫吕不韦的商人。两人一见如故,异人很快就把自己的事情都告诉了吕不韦。
当时异人的父亲孝文王柱还是太子,他有二十多个儿子,异人只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个。那时候,孝文王最宠爱的是华阳夫人,但华阳夫人一直都没有生下儿子,于是吕不韦就提议,让异人去讨好华阳夫人,认她做母亲,这样就能借助华阳夫人得到的宠爱为自己的将来铺路。为了帮助异人达成心愿,吕不韦自愿拿出千金,送给他做活动经费。
吕不韦之所以这么做,当然不是发善心,而是他认为异人“奇货可居”,将来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好处。
赵都有一个十分美丽的歌姬,吕不韦取得异人的信任之后,便花费重金将她纳作小妾。之后,吕不韦又找了个机会,设宴款待异人,并故意让他瞧见美貌的赵姬。异人果然被赵姬的美色所吸引,吕不韦便顺水推舟地把赵姬赠予给异人。
据说吕不韦将赵姬赠予异人时,她的腹中已有两个月的身孕。但奇特的是,这一胎赵姬怀了十二个月,才诞下一个男婴,取名为政。这个男婴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嬴政。
三年之后,秦、赵失和,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回咸阳,并按照原定计划讨好华阳夫人,认她做了母亲。后来,孝文王即位,果然立异人做了太子。结果,才过三天,孝文王就去世了,异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秦国的王,并立赵姬为王后,政为嗣子,晋封吕不韦为相国、文信侯,封给了他河南洛阳十万户。
转眼不过四年,异人就因病去世了,享年三十六岁。那时候,政刚满十三岁,子承父业,做了秦国的新大王,追谥异人为庄襄王。因为政年龄小,不能亲政,国事就交到了吕不韦的手上,还尊称他为仲父。
此时的赵姬虽然被尊为太后,但她还很年轻,不到三十岁。
随着秦王政一天天长大,吕不韦也在一天天老去,他便物色了一个名叫嫪毐的浪子,安排他以假阉人的身份入宫服侍庄襄太后。结果,庄襄太后与嫪毐朝朝暮暮,竟然有了身孕。为了保住腹中孽种,嫪毐买通一个会卜卦的人,以迁居避祸为由,让庄襄太后迁去雍宫居住,秘密诞下私生子。
嫪毐靠着太后的宠爱,被封为长信侯。后他又被加封太原郡国,还和太后有了私生子,不由得便有些飘飘然起来,甚至妄想在秦王政死后,让自己和太后的私生子即位做大王。
一日,嫪毐在和其他大臣饮酒时,一时忘形,竟狂妄地自称是秦王政的义父。这事很快就被秦王政知道了,他非常愤怒,立刻派人调查,得知了嫪毐和庄襄太后的丑事。
眼看事情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嫪毐干脆铤而走险,发动政变。最终,嫪毐大败,被处以极刑,诛三族。嫪毐与庄襄太后的两个私生子也未能逃过一劫,太后也被赶出咸阳,幽禁嫚阳宫。至于吕不韦,虽然算是罪魁祸首,但秦王政念他劳苦功高,只将其贬谪到河南。
秦王政的处事方法引起了诸多大臣的不满。不少大臣上疏直谏,让秦王政将太后迎回。秦王政非常愤怒,直接下令处死了几个敢于直谏的官员,弄得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其余大臣也不敢再说什么。
这时,一个叫茅焦的老臣站了出来,对秦王政说道:“陛下,您幽禁母后,诛杀兄弟,屠戮谏士,这种行为,比起夏桀和商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事若是传扬出去,必然会危及陛下的统治。臣不畏死,情愿直谏!”
说完之后,茅焦就准备解衣自尽。秦王政连忙阻拦,接纳了他的谏言,并拜其为上卿,迎回了庄襄太后。
吕不韦被贬到河南之后,山东各国依然有不少人拜访他。秦王政担心他叛乱,又将他赶到蜀中。吕不韦知道,自己已经失去秦王政的信任,将来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还不如就此了断,给自己留一分体面。打定主意之后,吕不韦便服毒自杀了。
此后,庄襄太后一直沉浸在悲痛中,不过七八年便病亡了。庄襄太后死后,秦王政下令将其与父亲庄襄王合葬。
自此之后,秦王政独揽秦国大权。当时,山东各国都已经逐渐衰落,秦国则兵强马壮。于是,野心勃勃的秦王政陆续出兵,荡平六国,统一了中原。
干出这等空前的大事业,秦王政踌躇满志。他让群臣尊称自己为皇帝,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自己为始皇,即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君王。随后,他又命李斯规划疆土,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
立下这等绝世功勋,秦始皇认为自此便可天下无事,安享天年了。于是,他在咸阳北修筑了一座王宫,将从六国搜罗来的美人都安置其中。仅仅过了一年,秦始皇就嫌弃这座王宫狭小,于是又在渭南添造了新的宫室,称为信宫,后改名为“极庙”。之后,他又从极庙迁到骊山,造了一座极其宏伟的甘泉前殿,简直穷奢极欲。
秦始皇虽然大兴土木修筑了许多宫殿,天天游宴,但日子久了,他又觉得这样的日子实在索然无味,于是就起了御驾巡游的心思。如此这般,自然又是一通劳民伤财。
皇帝专制四字,是笼罩全书之大宗旨。秦造成之,汉沿袭之,是秦汉本一脉相关,无甚区别。
始皇吞并六国,自称皇帝,种种法令,无一非毒民政策,彼果若知孝亲,何至如此不仁?不过彼毒民,民亦必还而毒彼,彼以为智,实则愚甚。吕不韦欲愚人而卒致自愚,始皇亦欲愚民而终亦自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