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章邯非常勇武,一直率领秦军南北征战。他先是攻入魏境,杀死魏相周市和前来救援的齐王田儋。魏王公子咎为保护百姓,举城投降后纵火自焚。其弟魏豹弃城逃走,投奔项梁。
得知魏都被攻破的消息后,项梁决定亲自与秦军一决高下。恰好此时,齐国求援的消息也传来了。自从田儋死后,齐人便拥立田假做了新王,但田儋的弟弟田荣不服,于是收拢田儋剩余的兵力,驻守在东阿。如今,秦军已围困住东阿城,东阿城情况十分危急。项梁本就打算会一会秦军,收到求援后,立即率部赶赴东阿。
听说楚军要来救援,章邯便下令兵分两路,一路继续攻打东阿,另一路则由他亲自率领抵抗楚军。
原本章邯自恃武力,根本不把楚军放在眼里。没想到,他刚持刀出去,就遇上一员楚将,武艺十分了得,几个回合下来,就让章邯败下阵来。这员楚将正是项梁的侄子项羽。
章邯知道自己敌不过项羽,立即率军撤退,但项梁却不肯罢休,一直率领楚军追到濮阳,因无法攻克,又转而移兵到定陶。攻打定陶时,沛公和项羽率领的军队在雍丘遇上秦朝三川守将李由。项羽一马当先闯入秦阵,直接击杀李由。失去统帅之后,秦军方寸大乱,溃不成军。
被项羽击杀的李由是秦朝丞相李斯的长子,原本他应是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英雄,但在他死后,反而被冠上谋反的罪名,李斯也因此被抓进大牢。事实上,这一切,都是赵高的算计。
秦二世自登基后,便一直非常宠信赵高。为了更好地掌控二世,赵高对他说:“陛下贵为天子,可知道为何天子称贵?”
二世问道:“为何?”
赵高说:“天子之所以称贵,是因为深居九重,臣下只能听到他的命令,却见不到他的面容。从前,先皇在位时间长,群臣都畏惧他,所以即使每天和他们议事,也不会损耗威严,但现在,陛下才登基两年,还没有建立足够的威势,如果常常和群臣议事,言语上有不妥,反而会引起众人非议。这不是有损陛下的圣名吗?”
二世觉得赵高说得很有道理,便接纳了他的意见,从此不再上朝,深居宫中享乐。如果大臣有奏报,便交由侍卫传递和禀告。就这样,赵高成功地把控了朝政。
赵高又去找李斯,对他说:“如今关东乱事,群盗如毛,可主上却不理朝政,恣意淫乐,你身为丞相,可不能坐视不理啊!”
李斯为难道:“不是我不想劝谏,但现在主上都不上朝,我怎么进言?”
赵高说:“这个简单,等主上闲暇的时候,我派人通知你。”
李斯欣然同意,觉得赵高是个忠臣。
过了两天,赵高果然派人通知李斯,让他去宫中觐见。但等李斯急匆匆赶到宫门外求见时,二世却正在寻欢作乐,自然不会见李斯,只是不耐烦地让李斯次日再来。第二天,李斯又去求见,自然还是被拒。
没过两天,赵高又派人催促李斯,说二世现在有空,赶紧觐见。李斯信以为真,又去求见,结果又是一个“闭门羹”。这一回,李斯终于感觉有些不对劲了。
李斯的“不识抬举”让二世很不高兴,赵高便趁机诬告李斯父子谋反,并暗中收买二世派去调查此事的使臣。
李斯也察觉到了赵高的阴谋,干脆直接上疏弹劾赵高。但可惜,二世根本不相信李斯,还怀疑他是因为心虚才诬告赵高。最终,李斯被打入大牢,而审查他们父子是否谋反的差事则落到赵高的手上。
为了彻底扳倒李斯,赵高先是屈打成招,逼迫李斯认罪。然后,又数次派心腹假扮御史审问李斯,只要他一喊冤,便大刑伺候。等二世派人复审时,李斯已经无法相信他们,认为自己喊冤只会白白挨打,还不如俯首认罪。
得知李由战死后,赵高更是趁其死无对证之便,捏造反词,栽赃嫁祸。最终,李斯受尽五刑,死无全尸,并诛三族。李斯死后,赵高便取代他的位置,包揽一切军国大事,二世则如同傀儡一般,毫无实权。
彼夫李斯之下狱,原属冤诬,然试思残刻如斯,宁能令终?坑儒生者李斯,杀扶苏蒙恬者亦李斯,请行督责者亦李斯,斯杀人多矣,安保不为人杀乎?故杀斯者为赵高,实不啻斯自杀之耳,冤云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