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臣为陈胜报仇之后,便据守陈县,继续借楚国的名号来号令民众。但很快,秦军就攻下了陈县,吕臣不敌,只得率兵东去。
途中,吕臣遇到一帮人马,为首的是个名叫黥布的豪杰。黥布本来姓英,六县人,儿时曾遇到一个相士,相士说他将来会先受黥刑,然后称王。黥布虽是半信半疑,但还是为了化解劫难而改名为黥布。然而,几年后,他还是因为触犯律法被判黥刑,发配去了骊山。
黥布作战十分骁勇。在他的帮助下,吕臣顺利地从秦军手中夺回陈县。之后,黥布辞别吕臣,率领众人继续东去,最终加入项梁的队伍,做了一名属将。
广平人召平原本奉陈胜之命攻打广陵,但打了数月也未能攻下。得知陈胜的死讯后,召平害怕秦军乘虚而入,便渡江东下投奔项梁,隐瞒陈胜死讯,并假传命令,封项梁为上柱国,让他对抗秦军。
途中,项梁发现有许多难民,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奔逃,上前一问才得知,原来是东阳县令被人杀了,百姓推举陈婴做了新县令。陈婴是个十分仁厚的人,大家听说之后,纷纷逃去东阳县,希望得到他的庇护。
项梁一听,心中大为吃惊:“东阳县竟还有这样的人才?”他赶紧让人修书一封,将陈婴招揽到了麾下,共同抗秦。
不久,又有一位蒲将军率领部众投入项梁麾下。至此,项梁手下的兵力已经发展到六七万之多。
秦嘉原本也是一名起义军领袖,听说陈胜已死,便拥立楚国的后人景驹为楚王,驻扎在彭城。项梁得知此事,便以秦嘉背叛陈王为借口,率部攻打彭城,逼杀了秦嘉和景驹。之后,项梁又占据胡陵,攻入薛城。
就在这时,沛公刘邦突然前来借兵。原本项梁和沛公并不认识,但经过一番畅谈,竟萌生出惺惺相惜的感觉,于是项梁借给沛公五千士兵和十员大将。
沛公怎会向项梁借兵呢?事情还要从沛公起事时说起。那时候,沛公因母亲去世一直按兵不动,偏偏碰上秦朝泗川监攻打丰乡,沛公只得应战。打退泗川监后,沛公便让同乡雍齿留守丰乡,自己则率兵攻打泗川。
在这个过程中,雍齿被魏相周市策反,投降了魏国。沛公非常愤怒,立即调头攻打雍齿,却久攻不下。于是,沛公便决定找秦嘉借兵。
走到下邳的时候,沛公遇到了张良。张良原本是想投奔新楚王景驹的,结果在遇到沛公之后,竟发现两人十分投契,颇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干脆投到了沛公麾下。等他们到了薛城,才知道项梁已经杀死秦嘉,景驹业已死去,沛公便找项梁借兵,顺利夺回了丰乡。
不久,沛公接到项梁的书信,邀请他到薛城商议另立楚王的事情。沛公一行人抵达薛城时,正巧攻打襄城的项羽也得胜归来。两人一见如故,成了莫逆之交。
第二天,众人全部聚齐,讨论拥立新楚王的问题。项梁手下的几个将吏趁机献媚,推举项梁成为新楚王。正当项梁准备应下时,忽然有人禀报,说有个叫范增的老头前来求见。
项梁见到范增,便就正在商议立楚王的事情询问他的意见。范增说:“陈胜非望族,也无大才,却贸然称王,怎能不败?暴秦吞灭六国,楚是最无辜的,可陈胜却没有立楚国的后人,怎能不亡?将军,您于江东发迹,世代都为楚将,故而楚地的豪杰们才会争相投奔。所以,只要顺应民意,扶植楚国的后代为王,自然会有更多豪杰前来投奔,拿下关中就指日可待了。”
范增的一席话点醒项梁。他恭恭敬敬地邀请范增留下,奉若上宾。
之后,项梁四处寻访,还真的找到了一个楚王的后代,便拥立其为楚怀王,定盱眙为国都,封陈婴为上柱国。项梁则自称武信君,黥布恢复原姓氏,封为当阳君。
张良本是韩国人,一心想要复兴韩国。趁此机会,他在得到项梁的应允后,找到韩公子成,扶植他做了韩王。至此,六国再度复兴。
范增之请立楚后,与张耳陈余之进说陈胜,其说相同。此第为策士出。斯书之诈谋,无足深取。丈夫子迈迹自身,岂必因人成事?试观郦食其请立六国后,而张良借箸以筹,促销刻印,汉卒成统一之功,是可知范增之谋,不足图功,反足贻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