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有机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要素。“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
同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五个子系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每一个子系统都制约着其他子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在社会有机体中,经济要素发挥着首要的、主导的和决定的作用,制约着其他要素的发展。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经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其他方面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虽然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但是我国仍然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要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首先必须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为此,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显然,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的建立,要求我国在政治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要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此,我们提出了文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同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一直积极地推动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就决定了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结合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性质。与此同时,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都是建立在新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和文化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制约着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我国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向社会主义的经济过渡后,立即要求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文化向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的过渡。同样,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经济建设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其他方面建设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飞跃,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为推进其他方面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得其他方面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而言,在政治建设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等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文化建设方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社会建设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诉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满足。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得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同时,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较低,在世界上的排名仍然比较落后。目前,尽管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只有科学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才能充分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对其他方面建设的制约作用。具体而言,在政治建设方面,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足限制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一度为贫困人口的人群的政治素质的提高。在文化建设方面,经济建设发展的不足无法充分提供文化建设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很多地方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还很薄弱。在社会建设方面,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制约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尤其是社会建设的开展。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直接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尤其是原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投入,而许多原贫困地区恰恰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
总之,经济建设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发展和完善。
政治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不仅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保障,也制约着其他方面建设的发展。
政治建设为其他方面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稳定的政治保障,有利于推动其他方面建设的发展。“三大改造”任务完成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出了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同时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之中,为其他方面建设的开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政治保障。具体而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例如,以教育、医疗、住房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社会建设为了人民、社会建设依靠人民、社会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建设成效由人民评价的理念。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治保障,尤其是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还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政治建设的不足制约着其他方面建设的持续发展。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先进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总体上可以适应和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然而,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在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的,而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直接导致了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封建残余思想,再加上政治建设中还存在的一些体制机制问题,都直接制约着其他方面建设的发展。具体而言,在经济建设方面,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位包办一切,进而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限制了经济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虽然政治和文化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构成要素,但是,上层建筑各要素之间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人们的政治素质相对偏低,制约着文化建设的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不利于调动人们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制约着社会建设的开展。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人们的法治观念,尤其是生态法治观念较为薄弱,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
总之,政治建设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发展和完善。
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不仅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制约着其他方面建设的发展。
文化建设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我们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此,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应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建设的不足制约着其他方面建设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既存在着适应并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先进文化,也存在着不适应并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的落后文化。由于我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腐朽落后的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虽然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总体上讲文化建设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的需要。在经济建设方面,文化建设是上层建筑的重要范畴,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反作用。虽然我国的教育水平和人们的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上还相对较低,直接制约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进而制约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人们的文化素质较低,导致了人们政治素质较低,制约着政治建设的发展;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着家长制和一言堂等封建文化的残余现象,阻碍了政治建设的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都涉及众多文化层面的内容,而人们的文化素质的低下和文化理念的偏差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建设的发展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唤醒和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使得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然而,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较为薄弱,培育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人”的进程相对缓慢,导致了文化建设还无法完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总之,文化建设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发展和完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为其他方面建设创造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也制约着其他方面建设的开展。
社会建设为其他方面建设创造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建设担负着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任。“从我国情况看,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公共文化、基本环境质量以及公共安全等服务类别,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这是公共服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公益性较强,政府担负着义不容辞的主体责任。”
显然,社会建设的内容,全面涵盖了其他方面建设的部分内容。在此情形下,社会建设的有效开展,不仅是对其他方面建设的直接推进,还可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积极参与到其他方面建设中去,为其他方面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也是其他方面建设顺利开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没有稳定,任何建设都无从谈起。要保持和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尤其是大力发展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基本权利,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社会建设的不足制约着其他方面建设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建设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然而,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离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有一定的距离,导致了社会建设存在着很多不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共同富裕任务艰巨,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在经济建设方面,贫富差距过大、人口老龄化加快等社会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活力,制约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人口老龄化加快、人们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低等因素,无疑会影响人们参与政治建设的热情和能力,不利于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制约着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较低,导致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较为薄弱,不利于人们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科学理念,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
总之,社会建设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发展和完善。
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居于基础地位,为其他方面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也制约着其他方面建设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盲目追求GDP,导致我们在环境方面付出了重大代价,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科学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还是社会建设,其顺利开展都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如果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不仅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的恢复,还会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也无法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反之,如果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很好,不仅有利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还可以为其他方面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足制约着其他方面建设的发展。目前,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制约着其他方面建设的开展。具体而言,在经济建设方面,充足的能源资源是支撑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因此,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的现状制约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出现了严重的污染事件,严重损害了人们的环境权和生命健康权,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群体性事件,制约着政治建设的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薄弱等思想观念问题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也制约着文化建设的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也是社会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直接制约着社会建设的发展。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发展和完善。
综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和完善不断推动着其他子系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发展和完善,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也制约着其他子系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