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是指国家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国土空间格局是指国土要素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与配置。国土空间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以及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长期以来,我国以耕地保护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生态保护制度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以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用地效率,以新型空间治理体系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成就。然而,当前我国仍然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资源约束不断收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粮食安全保障需求上升等诸多风险和挑战,亟须深入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构建高质量、高标准、高效能的国土空间格局,以有效解决经济布局与要素分布不协调、空间结构性矛盾凸显、国土开发质量不高、陆海缺乏统筹等诸多突出问题,切实实现国土空间高质量开发利用、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基于此,本书按照“十四五”时期“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主线,在全面分析我国国土资源开发保护面临的形势和现状格局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的战略导向,从“空间与格局”“规划与管控”“底线与安全”“效率与发展”“整治与转型”“治理与改革”六大方面深入分析和阐释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开发、保护、利用、整治和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并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延伸探讨了国际公地治理模式。
本书共包含十一章。第一章为现状与形势,介绍我国国土资源禀赋及其特点,总结我国近年来国土资源开发保护成就,分析当前国土资源开发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探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亟待优化的客观现实;第二章为战略与导向,阐明了国土空间优化的战略机遇与导向,明确了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战略任务;第三章为理论与路径,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切实需求,提出了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战略路径;第四章为空间与格局,基于对国土空间区域发展格局的分析,探讨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保护格局的构建;第五章为规划与管控,不仅诠释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内涵和战略思考,更全面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框架与法治逻辑;第六章为底线与安全,主要从国土资源开发保护的资源底线划定、空间阈值界定和安全内涵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七章为效率与发展,重点分析了在新发展阶段国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理论支撑、路径模式和保障机制;第八章为整治与转型,分析了国土综合整治内涵演变和战略转型“十大导向”,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讨论了整治功能单元划定方法;第九章为治理与改革,从规划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三大改革方向开展了具体研究;第十章为国际公地的治理与展望,从国内国土空间展望国际公地,阐明了国际公地治理的现状与问题、伦理观和治理模式,探讨提出了中国参与国际公地治理的政策导向;第十一章为结论与建议,全面总结了全书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研究中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笔者希望本书的研究能为我国新时期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进程,实现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国土空间格局发挥着基础性、保障性、支撑性作用,是一切生产生活的物质载体,是改革的必要着力点和重要发力点。“地基不牢,地动山摇”,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的主体千差万别、牵扯的利益关系千头万绪、可能的优化方案千变万化,其日益彰显的复杂性、敏感性和艰巨性越来越要求我们不断抽丝剥茧地深入探索、挖掘规律、提炼理论,从而与时俱进地指导未来的实践方向。
本书主要由严金明、夏方舟撰写,在书稿完成的过程中,刘杰、沈悦、张雨榴、迪力沙提·亚库甫、董立宽、李储、张东昇、杨雨濛、赵哲、郭栋林、鲁平贞、蔡大伟、黄宇金、刘唱、王兴邦、胡可可、朱宇捷、聂钜洛等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了部分章节的写作、文献整理和文字校订工作,为全书的编撰整理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全书最后由严金明、夏方舟、赵哲统撰成稿。作为近年来本研究团队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新探索,本研究借鉴和吸收了许多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仅仅是一个起点,仍然还有诸多需要完善推敲之处,恳切期望能得到同行和读者们的批评和指正。为此,期望更多的同仁和学者关注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新动向、研究其中的新问题,期待学术界有更多的关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新成果,也希望社会各界支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事业实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