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战略任务

一、严守刚性约束底线,落实规划引领作用,构筑安全国土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要以“安全国土”作为基石,严格划定空间管控边界,完善和强化国土用途管制制度。首先,应坚守底线思维,突出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等“三线”划定对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重要作用。“三线”划定不仅仅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还是处理好国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同发展的基本前提,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制度保障。因此,在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过程中要确保三条控制线划得实、定得清、守得住,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确保社会经济生态永续发展。

其次,作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主要制度工具和顶层设计,国土空间规划要充分发挥其统领作用。要立足我国自然资源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发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可能的资源环境风险,明确一定地域范围内资源环境要素能够支撑的人类活动的最大合理规模,以及在特定国土空间进行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活动的适宜水平。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管控机制,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状况等,科学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探索建立省级以下用地计划结构化管理制度,明确用途转换规则,完善用途管制机制,建立健全全域、全要素、立体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确保国土空间治理最佳化、布局最优化。

二、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彰显人文景观魅力,塑造绿色国土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国家若干项重大战略中,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其特殊的作用,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因此,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中应该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将人与生态系统视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等多个系统进行统筹考虑,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中要注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积极开展沟渠廊道、田间林网等生态廊道的优化设计,促进物种的空间运动和增加物种重新迁入的机会,确保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不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冲击。此外,要加强人文景观保护,传承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国土魅力。构建国家自然遗产与历史遗产保护体系,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塑造富有特色的城乡风貌。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综合整治等工作时,要重视对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凸显国土空间的文化承载功能。

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高品质生活空间,打造美丽国土

协同推进城市和农村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国土空间层面的重点任务就是构建县域统筹的城乡融合格局。以县域为单元统筹乡镇和村庄布局,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强化村庄服务城市的空间布局,在其他地区充分发挥县城辐射带动服务功能,优化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空间结构,引导农村产业在县域范围内统筹布局。

步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对国土空间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对土地空间承载功能的单一功能需求转变为国土生态、文化以及景观等多层次功能需求。因此,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要努力构建承载高品质生活的美丽家园,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有效应对“城市病”、建设美好人居环境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元的生态文化产品,建设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的人居环境,提供更多普惠优质的公共服务,建设全国人民为之自豪、世界人民为之向往的美丽中国。 XUw5jENgoAZFjtci+HL3+vpJybrxWhbDVPaaoN93Xcl5AgSW7NIYlbcrM7A+tl9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