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浙江嘉兴南湖,游人如织。烟波浩渺中,一艘游船力重千钧,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沿着湖边,有一座“访踪亭”,亭内的石碑上刻着这样一首诗:
革命声传画舫中,
诞生共党导工农。
重来正值清明节,
烟雨迷濛访旧踪。
这是1964年4月5日,董必武手书的自作诗词《清明节游嘉兴南湖烟雨楼》。
这首诗题为《清明节游嘉兴南湖烟雨楼》,是时已78岁高龄的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在1964年的清明节重游嘉兴南湖时所作。下页图片便是董必武的手迹。
董必武在这首诗中深情回忆了中国共产党初创时的艰辛,而曾经与其一同参加一大的代表们也在大浪淘沙的历史潮流中走向了不同的人生结局。清明时节,这些经历难免使董必武触景伤情。
在此,就让我们从这首记录着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诗歌开始,一同走进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优秀的中华儿女进行了多次艰难的探索。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处在革命浪潮涌动的时代。五四运动的发生,使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在神州大地的传播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1920年2月,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至上海后,随即深入工人群众,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对工人组织的指导工作。与此同时,李大钊也在北京从事着同样的活动,他联络北京、天津等地的先进分子,努力促成进步团体的联合。在宣传先进思想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认识到: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中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须像俄国那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来组织和领导中国的革命。此时,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也给予了中国共产主义先驱者适时的帮助。1920年春,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出全权代表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又到上海会见了陈独秀,讨论建党问题,并帮助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
1920年8月,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骨干为基础的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的党组织一经成立,便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至1921年秋,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的先进分子以及旅日、旅法华人中的先进分子,也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在各地陆续建立党的早期组织之后,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提上中国历史的日程。
1921年6月初,受列宁直接委派担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马林到达上海。几乎与此同时,接替维经斯基来中国工作的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也抵达上海。他们在与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后商议,一致认为应当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李达、李汉俊同当时在广州的陈独秀和在北京的李大钊通过书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即,他们写信通知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和旅日的党组织,各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出席会议。
由于通信与交通不便,各地代表齐集上海时,已到7月下旬了。党的一大会址的选定和外地代表的住宿等具体事务是由在上海的李达负责的。李达的新婚妻子王会悟通过关系,借用了上海博文女校楼上的3间房屋供赴会代表住宿。为避人耳目,与会代表们对外的名义是“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
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址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参加会议的13名代表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代表,代表着当时全国的50多名党员。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列席会议。
为建党积极奔走呼号的陈独秀和李大钊,没有出席这次会议。这时,陈独秀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正在筹备办学。李大钊当时是北京大学教授,正值北京大学学年结束,校务繁忙,不能抽身。
会议临时决定由张国焘担任大会主席,毛泽东与周佛海任会议记录。会议先由张国焘宣布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随后马林代表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作了题为《第三国际的历史使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报告。马林说:“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第三国际增添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党增添了一个东方战友。”马林在报告中分析了国际形势,介绍了第三国际的工作情况以及他在爪哇建党活动的情况和经验。马林致辞之后,代表们具体商讨大会的任务和议程,确定先由各地代表报告各地区的工作,然后讨论和通过党的纲领,制定今后实际工作计划,最后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7月24日,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各地代表向大会报告本地区党、团组织的情况。7月25日、26日休会两天,由张国焘、李达、董必武起草供会议讨论的党纲和今后实际工作计划。7月27日、28日、29日连续三天举行三次会议,对党的纲领和决议进行讨论。
7月30日晚,代表们正在开会时,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进会场,环视一周后又匆忙离去。具有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断定此人一定是密探,建议立刻中止会议,迅速转移。果然,十几分钟后,法租界的巡警便前来包围并搜查会场,结果一无所获。
在上海的会议已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于是,代表们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共产国际。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对于今后的实际工作,大会要求,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首先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纲领还对党员条件进行了规定。
考虑到党员数量少和地方组织尚不健全,大会决定,暂不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只设立中央局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经选举,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担任书记,张国焘分管组织工作,李达分管宣传工作。
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各项议程,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给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和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中国革命的壮丽画卷,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