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次且是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即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下页图片中的这份档案就是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讨论政治问题报告时的发言提纲手迹。他谈到了两个与当时的中国革命息息相关的问题:革命的性质和革命的形势。那么,这次会议为何会在莫斯科举行?它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什么问题?
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形势和社会环境迅速恶化,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斗争策略,转入秘密状态,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但在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重大问题的认识上,党内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争论。与此同时,八七会议后,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此起彼伏,革命形势出现了一定的转变,但“左”倾情绪逐步滋长起来。针对这些问题,中共中央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全党的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
这是1928年,周恩来在党的六大讨论政治问题报告时的发言提纲手迹。
党的六大的召开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八七会议即提出过召开六大的问题。1927年11月、1928年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又两次开会讨论召开六大的问题并规定了产生代表的办法、党员人数与代表的比例、代表的党龄和青年团中央应出席代表的人数。然而,党的六大在国内召开已很不现实。此时,国内的白色恐怖已十分严重,要找到一个安全的开会地点十分困难。中共中央报请共产国际同意后,决定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这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瞿秋白、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和100多位代表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开始进行紧张的大会筹备工作。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对中共六大准备工作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斯大林在会见瞿秋白、苏兆征、李立三、向忠发、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时指出:现阶段的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不断革命”,也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现在的形势不是高潮,而是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布哈林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召集瞿秋白等21人举行“政治谈话会”,就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当前革命形势,以及党在今后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他们的谈话,对澄清中共党内在革命性质和革命形势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五一村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人。会上,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职工运动报告,布哈林代表共产国际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政治报告和关于政治报告的结论。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大会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批判了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界限的所谓“不断革命”论的观点。对中国革命的形势和任务,大会指出:当前中国的政治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即低潮时期。在这个时期,反革命的势力还超过工农,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准备起义,而不是立即举行全国性的起义。大会总结了党领导的军事运动和红军建设的经验,提出加强军事斗争的任务。大会指出:必须努力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大会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提出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大会通过的决议案在指出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的同时,进一步批评了党的领导机关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认为它是造成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其要害是放弃革命领导权。在基本肯定大革命失败后党所进行的斗争的同时,也批评了“左”倾盲动错误,并着重指明,目前最主要的危险倾向就是盲动主义和命令主义,它们都是使党脱离群众的。
大会选举出由中央委员23人、候补中央委员13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以及由3名委员、2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审查委员会。随后,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李立三等为常委会候补委员。7月20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周恩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秘书长兼中央组织部部长。把曾为武汉码头工人的向忠发选为党的主要负责人,这是受到当时共产国际选拔干部时片面强调工人成分的影响。事实上,向忠发没有能力在中央起主导作用。1931年6月,向忠发在上海被捕后叛变,随即被国民党枪杀。在六大召开以后一段时间内,党的实际负责人是周恩来。
在党的六大召开期间,考虑到以往派驻中国的代表屡犯错误和中国白色恐怖严重的实际情况,共产国际决定在莫斯科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协助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党的六大结束后,瞿秋白、张国焘、邓中夏、王若飞等人即作为中共常驻共产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农民国际的代表,留驻莫斯科开展工作,以瞿秋白为代表团负责人。
党的六大是一次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中国社会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澄清了党内长期存在的错误认识,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上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党的六大召开后的两年间,出现了革命走向复兴和发展的局面。大革命失败后似乎已陷入绝境的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的斗争,又重新壮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