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一声枪响 武装反抗
——文件: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关于军旗的决议》

1949年3月5日,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之时,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会议的最后一天,通过了《关于军旗的决议》,即下页图片中的这份档案。其内容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应为红地,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这一短小的决议中特别提到了“加‘八一’二字”,其背后则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篇。

在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国内政治局势陡然逆转,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面对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黑暗局面,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高举革命大旗,进行武装抵抗。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picture

这是1949年3月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军旗的决议》。

1927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的率领下,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宣布起义。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随后,根据中共中央的计划,迅速撤离南昌,取道临川(抚州)、宜黄、广昌,南下广东,准备同广东东江地区农民起义军会合。9月下旬,起义军占领潮安、汕头,主力部队经揭阳向汤坑(今丰顺县城)西进。10月初,严重减员的起义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最终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同当地农军会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移到湘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南昌起义像平地里的一声惊雷,使千百万革命群众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严重挫败后,又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南昌起义后6天,中共中央即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在这之前的8月3日,中共中央已制定《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决定在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这4个省举行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一结束,毛泽东就作为中央特派员赴湖南去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并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8月18日和30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先后召开会议,根据八七会议精神讨论和制定秋收起义计划。会议决定秋收起义的领导机关分为两个:一个是由各军事负责人组成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这个是秋收起义的军事指挥机关,以毛泽东为书记,作为秋收起义的领导机构,负责将修水、安源、铜鼓的工农武装力量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发动起义;另一个是以易礼容为书记的行动委员会,由起义地区各地方党委负责人组成,负责地方工作。会议决定集中力量在基础较好的平江、浏阳、醴陵等县和安源发起暴动,然后夺取长沙。

起义计划确定后,毛泽东先来到株洲,然后又前往安源。在株洲,他会见了朱少连等骨干,向他们传达了湖南省委会议的精神,并就具体部署进行了商量。9月初,他又到了安源,在张家湾组织召开了秋收起义的战前动员会。会后,毛泽东和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安源俱乐部党员易子义从安源出发去铜鼓,组织第三团暴动。

9月9日,由毛泽东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了。

秋收起义的最初计划是由第一团攻打平江,第二团攻打萍乡、醴陵,第三团攻打浏阳,然后完成对长沙的合围。然而,由于敌人兵力强大,加之我方分兵作战、力量薄弱,三路大军相继受到重创,兵员锐减到1500人,再打长沙已经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果断下令停止进攻,将兵力集中到浏阳文家市。在9月19日晚召开的前敌委员会会议上,毛泽东提议放弃长沙,将起义军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保存实力,再图发展。起义军一路历经艰险南下,于9月29日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在这里,毛泽东将不足1000人的部队进行了改编,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这次改编,被认为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

10月初,部队离开三湾,转移到宁冈县古城。前委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毛泽东作了动员讲话。

会后,毛泽东决定将这支不足700人的队伍带上井冈山。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

1927年11月,粤、桂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爆发战争。张发奎将粤军主力调往肇庆、梧州一带,使广州市内兵力空虚。中共广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准备适时发动起义。12月11日凌晨,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叶挺、周文雍、叶剑英、杨殷等领导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全部、警卫团一部和广州工人赤卫队七个联队以及市郊部分农民武装,联合发动了广州起义。在广州的苏联、朝鲜、越南的部分革命者也参加了起义。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起义军占领广州的绝大部分市区,随即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镇压地主豪绅”的政治纲领,并颁布了维护工农利益的法令。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起义军不可能坚守广州。当晚,叶挺就主张在粤军主力尚未回师广州之前,应迅速把起义军撤出广州,退向农村。然而,共产国际代表诺伊曼坚持“城市中心论”的观点,拒绝了这一正确意见,错失了保存实力的最好时机。就这样,因寡不敌众,广州起义在第三天最终失败了,张太雷壮烈牺牲。在接下来的6天中,粤军在城内大肆搜捕起义人员和地下党,共屠杀了57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广州起义是共产党人对抗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的又一次英勇反击。起义失败后,中共广东省委及时将武装力量分散出去,继续坚持斗争,保留了革命的火种。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三次较大规模的起义。此外,湖北、广东、江西、陕西、河南、直隶等省的党组织,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也领导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武装起义表明,革命的火种是反革命镇压扑灭不了的。

但是从全局来看,这一时期革命力量还很弱小,革命形势仍处于低潮。起义之后能坚持下来的地区,大多是处于数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较远的偏僻山区。这也使越来越多的革命者开始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

到农村去,特别是到那些受过大革命风暴影响的农村去,才会有革命发展的广阔天地。

星星之火,即将点燃。 LXn3U6i1PCrug0Ywhapw1pxBS6Z/Q8rvLBD9vkG/1QVDlLmSjVQDkaoLupBs3Ik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